8月28日上午,在暑假即将结束之际,雨花交警给来自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的学生上了一场交通安全教育课。这台课上既有交通安全常识的普及,也开展了一场有关酒驾实验。
明明没有喝酒,却被查出了酒驾?在过去,有不少传言称开车前吃了蛋黄派,喝了藿香正气水等物,被交警抽查时会被查出超过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酒精数值。
蛋黄派、格瓦斯、槟榔、红牛、菠萝啤……这些传说中会造成“假性酒驾”的饮料和食物被搬上了讲台,变为“实验品”供大家测试。雨花交警用实验的方法给学生和家长们科普了究竟哪些“实验品”会暂时造成酒精测试高数值,哪些“实验品”中真正存在酒精含量。
学生给家长的“告白信”
8月28日上午,来自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的一部分学生聚集在雨花交警大队。除了吃吃喝喝,雨花交警大队九中队民警李健带着学生们参观了大队内部,并向他们科普了许多交通安全常识。
同时,小学生们还和家人深情“表白”,送上关于交通安全的一封信。在现场,有学生“踢爆”了家长的不文明开车行为:例如开车接打电话,穿拖鞋开车等,甚至还有家长曾将婴儿放置在自己和方向盘之间开车。
雨花交警相关负责人透露,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和家长进一步认识酒驾、拒绝酒驾。今年8月以来,雨花大队联合金鹰955、滴滴代驾持续开展“杜绝酒驾 让爱回家”系列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旨在为创建零酒驾城市增添力量。
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对外界的视界可达180度,而如果酒精含量超过0.08%,驾驶员的视野会急剧缩小;假设车速为60km/h,一秒钟车子就已经跑了16.67米,酒后会导致运动反射神经迟钝,比平时慢一两秒,这段距离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8月20日至今,长沙交警共查处涉酒驾驶368起,其中酒后驾驶280起,醉驾83起。
“开车之前不能喝酒”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而没有喝酒却仍然被查出酒驾是怎么回事呢?很可能是吃了一些发酵类,以及含有乙醇的食物。
实验现场:小学生吃蛋黄派后“酒精含量”高达66mg/100ml
潇湘晨报记者看到,在现场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些食物,有蛋黄派、榴莲、龙眼、腐乳、藿香正气水、红牛饮料等食物。李健介绍,这些都是经过部分媒体报道,以及网友选出的最容易造成“酒驾”现象的食品。
五年级的男孩陈润泽在测试酒驾的实验中选择了蛋黄派,他说,“我每次吃蛋黄派时都会‘消一下气’。”怀疑其中含有某种“挥发气体”。吃完了蛋黄派后,他进行了吹气酒精测试,由于一直没掌握吹气的技巧,不能保持长时间呼气得到一个确切数值。然而这期间,酒精测试仪器仍然起了些反映,显示有酒精含量。
陈润泽的第一次酒精测试失败。不久后,他吃下了第二个蛋黄派,这一次他持续吹气,得到了一个令自己也有些惊讶的数值:66mg/100ml。
同时,其他的几样食物也列入了测试的行列,蛋黄派并不是唯一会造成“酒驾”现象的食物。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水果和调料也可能会造成身体的“假性饮酒”。
以下食物的酒精检测结果分别为:榴莲38mg/100ml、红牛7mg/100ml、漱口水6mg/100ml、桂圆64mg/100ml,其中吃完甜酒(醪糟)后的含量高达193mg/100ml,而全场数值最高的则是藿香正气水,203mg/100ml,严重超过醉驾的标准。
陈润泽的母亲李女士表示,为了以防万一,“这次活动让我们理解到了桌上这些东西含酒精多的尽量少吃,吃了之后短时间内尽量不要开车。”
据悉,一些水果本身含糖量较高,可能会因温度或者存放时间较长等因素,发酵而产生酒精;
蛋黄派的配料中会有食用酒精,豆腐乳的配方中含红曲色素和乙醇勾兑的成分,而藿香正气水药品中含有乙醇,一般说明书上都会标明药品的乙醇(酒精)含量……
而事情在一段时间过后自动发生了改变。
被查酒驾后如何“申诉”?
约10分钟后,吹气测试中“酒精含量”66mg/100ml的陈润泽再次接受了测试,这一次,仪器再没有检测到酒精含量。
李健解释,事实上以上食品在吹气式酒精测试仪中显示了酒驾的体征,实事上这只是口腔中含少量的酒精“误导”了测试仪。
与真正的喝了酒不同的是,这些酒精并没有真正走进脏器,融入血液中。这些少量酒精在口腔中会稍作停留,但是休息一段时间后将挥发掉,或者食用以上物品后漱口也可以让数值恢复正常。
如果发生了吃了这些食物被查出酒驾怎么办?李健称,这时候驾驶员可以向交警解释缘由,并要求再次重测或者进行血液检测。如果真的没有喝酒,血液检测中是不会有酒精含量的。
潇湘晨报记者骆一歌 实习生 陈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