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首《游子吟》歌颂了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如大山大海,不求回报。
羊跪乳,鸦反哺,人之情,孝父母。
感情是双向的,父母抚养了儿女,儿女也应当孝敬父母。中国自古以来提倡孝道,强调“百善孝为先”,羊羔尚知跪乳,乌鸦尚知反哺,儿女更应当孝敬父母。
但世间总不乏冷酷,总有不孝子女,罔顾人伦,对年迈的父母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酿成人间惨剧,令人发指。
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发生过这样一起令人沉痛的案件。
一名85岁的老人养育了4个儿子3个女儿,却在元旦的时候,在最冷的时节,被1天内被4个儿子以各种理由,拒绝母亲进入自己家中,最后死在两个儿子的院子里。
案件发生后,村民联名将4个不孝子告上法庭,最终4个儿子被人民法院以遗弃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半至2年。
4个不孝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与此同时,判决也引起了争议。
4个儿子对母亲不管不顾导致母亲死亡的行为,到底是不是犯罪?究竟是什么罪?是故意杀人罪还是遗弃罪?1年半至2年的刑期,到底是长是短?他们被判刑到底冤不冤?
要搞明白这一点,需要了解整个案件的前因后果。
2014年1月2日,新年后的第2天一大早,重庆市万州区一个小山村,家家户户还沉浸在新年的团圆氛围中,热烈的鞭炮声,热闹的团圆饭,预示着这一个和谐幸福的新年。
就在老老少少过新年时,就在这鞭炮的硝烟里,有人看到一个树下坐着一个老人。
老人看起来很苍老,满头白发,她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那么地孤独。
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很冷,老人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她是谁?
村民走进院子,走近老人,认出她就是本村的解昌英,今年85岁。
村民呼叫了一声,可老人没有反应,一动不动。
村民心中泛起不好的预感,伸手去触摸老人,却发现老人的身体冰冷,伸手探老人的鼻息,发现老人的呼吸已经停止。
她已经死了。
村民们赶紧大声呼喊,喊声惊动了老人的儿子——老人就在二儿子、三儿子的院子里。
母亲死了,按理说儿子应该悲痛万分,可事实并非如此。
二儿子、三儿子发现母亲已经死亡,甚至没有把母亲的遗体扶到屋里,而是通知了母亲的另外两个儿子。
四个儿子到齐后,面对母亲冰冷的遗体,漠不关心,甚至没人提出来如何安葬母亲,就任由死去的母亲坐在树底下——四个儿子谁都不愿管这事。
三个女儿听说以后,很想来看望母亲,但根据当地习俗,母亲去世后,女儿当天是不能回来吊孝的,最后还是二女婿出面,给老人点了几只蜡烛,给老人烧纸。
整整一个上午,四个儿子对死去的老人不闻不问,村民们愤怒了,打电话报了警。
过一会儿,警察赶到了。
当民警来到现场时,老人的遗体还是躺在树底下,跟村民早上发现老人时一模一样,一动也没动——儿子们不想动,村民们不敢动。
经现场确认,老人已经死亡了,遗体冰冷。
在村民的介绍下,民警初步了解了相关情况。
老人叫解昌英,本村村民,今年85岁,一生养育了4个儿子3个女儿,一共7个孩子,她的老伴前几年就过世了,她和4个儿子生活在一起。
农村讲“养儿防老”,儿子多了不愁老,但实际上,谢昌英的4个儿子自从父亲死后,互相推脱,都不想赡养年迈的母亲。
4个儿子为什么都不愿意赡养母亲呢?
原来,4个儿子都认为自己的爹妈偏心,都认为他们对自己不好,对其他几个儿子好,钱都给了其他几个儿子,自己没占到便宜,所以都拒绝一个人赡养母亲。
最后,在村委会的协调干预下,4个儿子答应轮流赡养老人,每人1个月。
既然已经达成了一致,老人为什么会死在儿子院子门口的树底下呢?她是怎么死的?
知情的村民告诉民警,老人可能是被冻死的。
这个村子海拔1500多米,当天最高温度也不过1.5摄氏度,老人已经85岁,身体虚弱,被冻死是很有可能的,而冻死属于自然死亡。
但当民警进一步对老人遗体进行检查后,发现了两处疑点:一是老人头部、身上有外伤和血迹;二是老人的脸上有明显的泪痕,因为天气寒冷,已经冻住了。
为了搞清楚老人的死因,民警决定将老人的遗体带回公安局进行检查。
经过尸检,法医确定了老人的死因。
老人的死因比较复杂,她的直接死因其实不是冻死,她的头部应该是受到了猛烈撞击,造成颅内出血,出血后未得到及时救治,加上天气寒冷,最终死亡。
这下子情况复杂了,老人的外伤是谁造成的?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意外?
为了尽快查清事实真相,民警深入村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走访,走访对象包括了老人的4个儿子和3个女儿。
随着走访的深入,民警们初步还原了老人死亡的过程。
老人虽然名义上被4个儿子轮流赡养,但4个儿子觉得母亲是累赘,对母亲很嫌弃。
老人的大儿子夫妻两口住着一座体面的三层楼房,他们的女儿早已出嫁,楼上有多间空余的房子,却不让母亲居住,让母亲住在楼梯阴面的一间土房子里。
这间土房子阴暗潮湿,四处漏风,仅有的的电器是一盏昏暗的电灯,拉灯绳的位置很高,老人需要伸出拐杖才能够到。
民警问老人的大儿媳,那么多房间空着,为什么让母亲住土房子?
大儿媳回答说:“老人不会开楼房的门锁,自己选择住土房子。”
真实情况如何呢?
村民告诉民警,这三层楼房,原本是老人盖的房子,老人当初为了给大儿子娶媳妇,才腾出楼房让大儿子用,老两口搬出去住破烂老旧的土房子。
但自从老人搬出楼房后,就再也没能回去住。
老人的二儿子、三儿子夫妇常年在外地打工,两家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两个儿子后来都盖起了三层小楼。
老人的四儿子,条件不好,年迈的老父亲老母亲拿出最后的养老钱,给最小的四儿子盖起了新房,虽然不及几个哥哥的楼房体面,但父母已经尽力了。
老人如此付出,换来的却不是感恩,而是动辄责骂,甚至是动手。
据老人的弟弟回忆,老人生前1年多时间里,多次被几个儿子责骂训斥,其中65岁的大儿子就亲手打过母亲,老人的肋骨留下3处被打的紫色伤痕,触目惊心,还是老人的弟弟把自己的姐姐送到乡卫生院,住了3天院进行治疗。
在这3天时间里,4个儿子没有一个人出面探望。
老人的3个女儿还算孝敬,女婿也算通情达理,老人出院后,二女儿便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照顾。
第三天,4个儿子齐刷刷出现在二女儿家中,要求接走母亲。
二女儿对哥哥弟弟说,让母亲留在自己家中照顾。
4个儿子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当地的风俗就是要儿子养老,母亲住在女儿家,会被别人说闲话,所以必须把母亲接走。
就这样,老人流着泪被4个儿子强行带走,女儿也无能为力。
这几个“孝敬”的儿子,明明不想赡养母亲,却又不想背上不孝的名声,便要做做表面功夫,不顾老人的感受,强行把老人接走。
因为大儿子把母亲打伤,这次回去老人就住在了大儿子家中。
期间,老人又被大儿子养的狗咬伤,小腿都被咬烂了,老人为了养伤,不得不在大儿子家多住了1个半月,才被二儿子接走赡养。
日子转眼到了2014年1月1日,阳历新年。
这一天正好是老人四儿子赡养的日子到期,吃过早饭后,四儿子按照轮值安排,把母亲送到大哥那里。
大儿子明知今天是自己接母亲的日子,却觉得自己上次多养了母亲1个半月,不想继续赡养,一大早就打着外出喝喜酒的名堂,把自家大门紧锁,逃避赡养义务。
四儿子知道大哥的“如意算盘”,但他才不管,见大哥家门紧锁,也不闻不问,把老人一个人丢在大哥院子里就走了。
老人在寒冷中瑟瑟发抖,等了几个小时,仍不见大儿子归来,便又返回四儿子家里。
四儿子冷冰冰一句话:该老大养你了,你别来我这里!
老人可怜地站在院子里不想走,四儿子“耐心”解释了理由:第二天是他岳母的生日,家里要杀猪摆酒,招待亲朋,没时间伺候自己的母亲,也没地方让她住。
就这样,老人无奈地离开四儿子家,到处游荡,期间又去了老大家几次,大儿子家始终是铁将军把门——家中无人,直到晚上仍是如此。
这个时候,天色已深,气温降到零下,冻得哆哆嗦嗦的老人,不得不辗转来到二儿子和三儿子家门外。
二儿子、三儿子比邻而居,却都锁着门。
解昌英站在院子里,大声呼救,不停喊着二儿子的乳名“奎奎”。
寒冷静谧的深夜里,老母亲的呼救声清晰可闻,甚至100米开外有些耳背的邻居都听到了,两个儿子当然都听到了。事后,三儿媳甚至承认自己当晚听到了老人的呼救声,声音很大,吵得自己心烦意乱,连觉都睡不着。
即便如此,二儿子、三儿子都认为不该自己轮班,所以不能让老母亲进屋。
“奎奎……奎奎……”老人的呼喊声越来越弱,终于听不见了。
2014年1月2日,早上7点,二儿子吃饱喝足,准备送自己的孙子上学。
爷俩一出门,发现老母亲躺在地上,口鼻处有血,但二儿子没有丝毫在意,他唯一做的只是把老人扶起来,靠坐在一棵树下的石凳上,然后开开心心地去送孙子上学。
等二儿子回来时,发现村民们围在他家院子里,自己的母亲已经死了。
很快,四个儿子到齐了。
没有悲痛,没有反思,没有愧疚,甚至没有任何举动,4个儿子的选择惊人的一致——拒绝将母亲的遗体抬进自己家里,拒绝给母亲办理后事。
村民们忍无可忍,拨打了报警电话,这才发生了前面的那一幕。
经过一番调查,警方基本搞清了老人死亡的过程,而老人颅部受伤的原因也找到了,在从大儿子到四儿子家的路上,有一根竹竿上留下了老人的血迹。
警方推断,应该是老人在路上摔倒,头部受到撞击受伤流血,老人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用手扶了路边的竹竿,才在竹竿上留下血迹。
解昌英老人不知道的是,这次摔倒导致了自己颅内出血,出血量达到20%,对于一名85岁的老人而言,这样的出血量足以致命。
法医鉴定的最终结论证实,解昌英的死因是摔跌导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我们无法复原那一晚的真实场景,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2014年1月1日,这名85岁的老人是如何的孤独悲凉。
在这样一个家家团圆的日子,她把一整天的时间用在了乞求打开自己儿子家门的路上;在这样一个寒意彻骨的晚上,她承受着身体上的伤害,承受着精神上的痛苦,在苦苦哀求四个儿子给她打开一扇门。
然而,四个儿子,四个家,没有一个人给妈妈开门。
最终,一位含辛茹苦抚养4个儿子长大的母亲,死在了寒冷的冬夜里。
大家可能以为这是一个虚构的悲剧故事。
但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来自央视《今日说法》栏目2014年12月26日——《母亲的呼救》。
案发后,当地村民联名给公安局和法院写信,要求追究4个不孝子的法律责任。
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就算是一个流落街头讨饭的乞丐,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有义务去招呼他,何况是你们的母亲。就算是你家中喂养的动物,一夜嘶声费力地狂叫,也应该开门去看一眼,何况那是一个人,那是你们的亲生母亲?你们的良知何在。”
我们无法想象,4个儿子是怎样在老母亲的呼救声中入眠的。
几个月后,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以遗弃罪对解昌英的4个儿子做出判决:
大儿子,判处有期徒刑2年;其他三个儿子,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
不孝子受到了道德谴责,受到了法律追究。
按理说,事情该告一段落了,但法庭的判决,又引起了争议。
有的人认为这是国内因子女不赡养老人导致老人死亡的事件不在少数,极少有人被判刑,对4个不孝子的处罚已经够了,甚至有些过于严苛。
更多人对这4个不孝子的罪行深恶痛绝,认为他们的罪行太重,影响太坏,判刑太轻,至少也要判刑个十年八年,才能让人出气解恨。
一些律师分析认为,该案认定罪名错误,量刑过轻,老人四个儿子的行为不是遗弃罪,而是故意杀人罪,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四人的刑事责任。
那么,遗弃罪与虐待罪、故意杀人罪,有何区别呢?此案究竟该如何认定?
虐待罪是行为人有意识地、经常或连续的折磨、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四个儿子的行为尚且达不到经常或连续的折磨、摧残,因此不构成虐待罪。
遗弃罪是指负有法律扶养义务并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对应当履行抚养义务的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构成犯罪。
很明显,四个儿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遗弃罪。
与此同时,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问题是,四个儿子的情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恶劣,而是人神共愤了。
那么,他们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呢?
一般而言,故意杀人罪要求犯罪人必须有故意的动机,也就是有意致人于死地。
表面来看,四个儿子并非有意杀害自己的母亲,不符合故意杀人罪。
但这里说的故意,并非我们平时理解的故意。
如果一个母亲把婴儿放在别人家门口、车站、医院等处,希望婴儿被其他人发现或抚养,说明她只是想转移抚养义务,没有故意或放任婴儿死亡,只构成遗弃罪。
但如果一个母亲把婴儿放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荒野,锁在无人的房间,明明意识到婴儿可能会死亡,却仍然放任结果的发生,这种行为属于间接的故意,一旦婴儿死亡,就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即便婴儿未死,也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把婴儿换成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这篇文章中85岁的老人死亡,4个不孝子到底是遗弃罪还是故意杀人罪呢?
作者认为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不管是罪名,还是量刑,基本上还是恰当的。
这样一个悲剧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善待老人,就是善待将来的你。
文章最后,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姥姥家看过的一幅画《老来难》,画上有这样一段话:
老来难,老来难,劝人莫把老人嫌。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面前……人到面前看不准,常拿李四当张三。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憨。亲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一口不顺就噎着,卡在嗓喉噎半天。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口头馋……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对老人,莫要嫌,人生哪能净少年。人人都来敬老人,尊敬老人美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