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 添丁不只是添双筷子
本文原载于Foreign Policy
编译/晋作
去年11月,中国开始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允许更多夫妻生育二胎,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余年,这也是迄今为止该政策实施以来的最大变革。此前,多数城市户口的夫妻只能允许生育一个孩子,而农村夫妻第一胎如果是女孩,则可以生第二胎。如此一来,人们便理所当然期望着新一轮的婴儿潮。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其深层原因。
首先,放开“单独二胎”是人口形势所需。中国现在正面临老龄化问题,严重的老龄化,将会让国家“未富先老”,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一个迈入耄耋之年的国家,还怎么去发展并发达?放开二胎政策,让国家多一些活力,多一些劳动力人口,多一些朝气蓬勃,国家才会有希望,才会有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梦”依然是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实现。
其次,放开“单独二胎”也是公平平等生育的体现。过去只有双独才可生二胎,这对“单独”父母而言是不公平、不平等的。一方独生子女找了个非独生子女,就只能生一个孩子,这对独生子女家庭一方而言,怎么解释都难以服人,而且是人为的不幸。
再次,经过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引导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除少数人外,如今普遍已发生根本变化。据调查统计,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的大部分“单独”父母,多数不愿再生二胎。其主要原因是,生二胎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
可见,“单独二胎”的放开具有发展的必然性。然而,全面放开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却依然扛不起几十亿的人口,劳动就业、人口质量低下、自然资源的减少,生活日益艰难,因而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只有控制人口,才能多增加一些保障,才能让人们生活的更好一些。否则,“僧多粥少”只能导致国家经济发展负担日益加重。
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预期的情景并未出现。11月5号,中国国家卫计委综合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在北京进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符合条件的1100万夫妇中,只有6%申请了二胎生育许可证。此前,有人预计将会有一两百万对夫妇会借机生育二胎,但目前递交申请的夫妻数量仅为70万,赵延配表示这种情况“真的出乎意料”。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数十年,到头来人们惊讶地发现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乘机享受新的生育自由。
赵延配表示,申请人数不多或许只是因为许多家庭需要时间为生育二胎做好计划。政策变革的真正效果要花上数年时间才会显现,夫妇们得花点时间为要孩子做些准备,即便决定生育二胎也需要等合适的时机。本周,一份非官方调查同样表明多数家庭对二胎并没有多少兴趣。11月11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为《单独二孩政策逐步放开 为何未现预期“婴儿潮”?》的文章,该报道是基于对四个省份有资格申请而并未申请二胎夫妇进行的采访。
受访者主要分成三种类型:不敢生,不愿生,纠结“要不要生”。“不敢生”一族中有一位32岁的IT工作人员张先生,他在沈阳铁锈地带(从前工业繁荣今已衰落的地区)工作,认为生二胎成本太高。张先生表示“生二胎容易,忒难养啊”。另外一位来自烟台的王先生是“不愿生”一类,他表示两个孩子会让人心力憔悴,有个独生女已经很知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中,王先生还表示不觉得只生一个孩子有什么不好,他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生活得很好。” 万欣则是纠结“要不要生”阵营中的一员,她是一位36岁的大学讲师,她觉得自己的年龄可能太大不能生二胎了,但并没有排除这一可能性。她说,“要是不能给孩子最好的,就很难下定决心生下来。”
11月10日,深圳晚报发表题为《三个女人一声叹息:生二娃,难》的文章,表明获准生育二胎的妈妈们并不确定是否想要再生一胎。有这样一句话“添丁不是添双筷子那么简单”。报道中人们的担忧同新华社报道中的相似:生二胎花钱、费神。
1979年,毛主席去世几年后,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当时毛泽东反对生育限制,他认为人多力量大。但是,邓小平上任后把人民富裕的目标放在首位,他意识到如果人口减少了,人均GDP就会提高。
此次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城市家庭影响较大。在此之前,城市家庭夫妻必须满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条件才可以生二胎,调整后降低了二胎门槛,只要求夫妻双方其中有一个是独生子女即可。但是,大部分农村家庭却不满足该条件,因为之前农村的生育政策使得农村夫妇大多有兄弟姐妹(对于只占中国人口8%的少数民族,一直以来都可以生二胎甚至是三胎)。然而,新增符合生二胎条件的夫妻大都居住在城市,这些人意识到二胎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城市居民疲于应对高额房贷,请月嫂、课外活动、交通、伙食、穿衣等额外成本以及其他不断增长的开支着实让人恐慌。
去年11月,来自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查珀尔•希尔分校)社科院的助理教授蔡勇,以及他在卡罗莱纳州人口研究中心的一位同事认为:中国不会因为计划生育放宽政策而出现婴儿潮。但是,即使是蔡勇也没有想到,中国家庭对二胎的渴望会这么低。对生育的兴趣不高表明中国人对生育子女的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中国人生育子女是为了延续家族香火,把它看作是父母一辈养老的保险,而这种观念正悄然变化,中国人越来越关注于提高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生活质量。蔡勇说很多中国人都会这样问:如果我们不生两三个孩子而只要一个孩子,我的生活是不是会更宽裕一些?
现在,尽管每年中国的人口数量仍在增长,但预计在未来10年会开始负增长。如果维持当前的出生率不变(取决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未来一个世纪中国目前13亿的人口便会减少至8亿左右。尽管许多人认为,较小规模的人口对于经济和环境都是更为理性的情况,但专家们担心中国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年轻人数量太少,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经开始减少了。老龄化社会没有足够的能力为工厂提供劳动力,而这些工厂虽然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繁荣,但也可能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来维持其经济的强势增长。
基于各种考虑,人们普遍猜测中国可能会完全停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去年生育政策调整便是一次试水,看看民众的反应。10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府智库)研究员蔡昉表示,中国很可能在未来两年实行二胎政策。但是,赵燕培和其他一些政府官员都多次表示目前暂无废止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时间表。
蔡芳表示民众对二胎兴致不高表明即便中国完全停止计划生育政策,也不太可能出现人口猛增的情况。他还提到,台湾和日本人口出生率很低,中国的出生率也有这样的趋势,因为还有许多人选择晚婚晚育。蔡昉补充说,“人们太晚结婚的话,就会习惯于他们已有的生活方式,进而也就打消了”生孩子的念头了。
有你想看的世界,也有你需要的见解
关注译读(微信号:T-Read),发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