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强人物关系(王健林的“恩人”,柳传志的“救星”,“神秘大佬”卢志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大佬的地方,就有江湖风云。

所谓时势造英雄,民营资本系族企业的兴衰就是一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他们中既有心系民生、慈善的财富英豪,也有搅弄风云、结局未知的枭雄;

30年间,这些大佬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的资本大戏。

在云波诡谲的资本市场上,他和他的“泛海系”更像是一只若隐若现的巨兽,平日安静蛰居,低调潜行,然一旦出手,必是风暴的中心。

其超强的资本运作能力令业界瞩目:

“泛海踏浪履平川,我以我心荐河山。笑看潮起又潮落,故乡树木已参天。”


​而他也被形容为“中国资本市场深潜的一头巨鳄”、“神秘大佬”,并被称之为“八大民营金融家”之一。

从山东潍坊科委机关辞职下海,到中国资本市场大佬,一向行事低调的卢志强,通过近30年的资本运作,将泛海控股(泛海)从一家传统的房地产企业转型成为“金融+地产+能源”为主的综合性业务商业帝国。

三更风雪,可让青山白头;一盘棋局,可定楚汉胜负。

在潮起潮落的资本市场,卢志强和他的“泛海号”巨轮,曾经彰显着朴实无华的风格,低调平稳地航行。

然而,如今转型中途的泛海,如同长途跋涉的行者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雪灾难...

首先是泛海今年来陷入了营收规模与股价双腰斩的困境。

其次是泛海2018年接受关联公司提供大额无息财务资助并密集为关联公司提供融资担保的行为,其资金链情况令人担忧,甚至被人怀疑泛海资金链或已断裂?

自2019年4月9日以来,泛海控股股价接连走低,近半年时间跌幅高达45.73%,几近腰斩。


​雪上加霜的是,泛海控股惨遭腰斩的不只有其股价,公司近年来的营收规模也严重缩水:

2016年至2018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46.71亿元、168.76亿元、124.04亿元,2017年和2018年营收分别同比下滑31.59%和26.5%,近三年时间,泛海控股2018年的营收规模就已较2016年缩水近一半。

2018年以来,泛海控股的盈利能力也急速下挫,2018年实现营业利润2.08亿元,同比下滑94.46%。

2019上半年,虽然泛海净利润达到17.37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为亏损2.24亿元。

而泛海上半年成功实现盈利源于“卖地皮”;

彼时,泛海控股还以超过140亿的价格,将上海外滩仅剩的未开发地块,董家渡项目,还有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一号地块转让给了融创控股。

除了出售地块,泛海还同期发行了50亿债券融资。

一连串的担保、急于变卖一线城市的优质房产项目、以7.5%的高票面利率发行公司债券…… 种种迹象表明,泛海真的是缺钱了!

泛海是幸运的,从八十年代到如今,几乎没有踩错任何一个大的历史节点;

泛海也是不走运的,五年的转型,让它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消息,截止今年6月末,泛海有息负债为756.52亿元。

要知道,卢志强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5年创立泛海集团。

经过30多年浮沉,如今泛海已经成长为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业务涵盖金融、地产、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大型控股集团。


​而且在此过程中,卢志强一直以给人以低调、谨慎的印象,除了慈善事业,基本不在公开场合发表观点。

如今,泛海却处在了风暴的中心,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

1951年12月,卢志强出生于山东威海

公开资料显示,卢志强的家境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相似,他也遭遇了:出身苦、常挨饿、读书难的时代经历。

但是,计划经济转轨、住房改革、地产上升周期、证券市场改革、国企改革等。

这些卢志强都赶上了趟,没有踏错任何一个节拍,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最重要的还是迈出了那关键的第一步。

都说30而立,1985年,34岁的卢志强时任潍坊市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也算是事业小成了,但他并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浑浑噩噩度过;

他不顾亲友的反对,在同事的诧异目光下毅然辞去公职,下海创业!

卢志强下海后成立的第一家公司,吃的是他的老本行:教育和培训。

凭借他在事业单位中积累下的资源,很快挖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不得不说,80年代,是一个需要魄力放弃“铁饭碗”的时代,也是一个机遇不断涌动的时代。

那一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海尔、联想、万科、四通、健力宝等纷纷创立。

卢志强敏锐捕捉到房地产业初现端倪的“时势”,便果敢跃身进入,创建山东泛海集团公司,把他的产业触角由教育培训拓展到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1988年他来到北京,注册成立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4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卢志强日后发展的旗舰企业。

诗人顾城曾说:“人的生命里有一种能量,它使你不安宁。说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总之它不可能停下来,它需要一个表达形式。”

对于卢志强来说,这个表达形式也许就是在资本的远洋航行,在跌宕起伏的资本市场。

与主流企业家不同的是,卢志强从没有想过把企业做成伟大的百年老店。他认为,把企业办成一流、受人尊敬就可以了。

出于追求“受尊敬”的目标,卢志强比较热衷于公益事业。


​这类社会贡献看似与企业经营无关,却帮他将企业越做越大。

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光彩事业”, 卢志强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公共责任心,也敲开了他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光彩事业让卢志强登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巅峰!

顶着光彩事业的荣耀光环,卢志强旗下数十家泛海系公司不断涌现,实力急剧膨胀,迅速在房地产、金融、高科技等领域崭露头角,泛海系逐渐成为全国性的企业集团。

历经三十年看似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卢志强已带领泛海集团及旗下公司纵横捭阖,业务涵盖房地产、银行、保险、证券、典当、能源、文化、资产管理等众多领域。

寻觅卢志强的脚步,你会发现,真正让卢志强家族财富快速增长的,还是得益于其在金融领域的拓展。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金融业向民营资本开了一道门缝,卢志强因为“泰山会”、全国工商联的双重机缘,在1996年有机会参与了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

2000年后,中国金融业开始对民营资本开放。同年12月,民生银行上市,卢志强通过泛海控股持股份占总股本9.42%,是第二大股东。

之后卢志强在金融领域攻城掠地,先后成为民生银行、海通证券、民生保险、民生证券、民生典当的大股东,成功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搭建起自己的金融王国。

不过成也金融败也金融!从没踏错节拍的卢志强,估计他自己也没想到却栽在了用力过猛上...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2014年泛海集团开启了战略转型,提出“三年打基础,十年创大业”的战略目标,向“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格局全面调整,最终将重心由房地产业务转移到金融、投资业务。

随后,泛海控股在话事人卢志强带领下先后拿下民生证券、民生期货、亚太财险、民生信托等金融公司控股权。

2016年10月,“泛海系”还曾斥资27亿美元收购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NYSE:GNW)全部已发行股份。

2017年2月,“泛海系”又以收购者的身份,成功将港股主板上市公司华富国际(0952.HK)收入囊中。

2017年3月,中国泛海在北京宣布完成对美国IDG集团主要资产的收购。

卢志强意欲构建起一个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在内的完整金融帝国,为其实业发展和资本运作提供着弹药。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卢志强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一些列兼并收购使泛海的身躯在不断膨胀,同样为其后续发展埋下了无数的雷。

这动辄数十亿美元的钱从何而来?

外界称之为泛海控股的资本局出现了,它是以高负债+高担保+高质押为特点的。

首先是负债。

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消息,截至2019年6月30日,泛海资产负债率较2018年底下降4.22个百分点至82.38%,有息负债规模也从2018年底的1102.5亿元下降至756.52亿元;

但其现金仍不能覆盖短债——短期债务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共计约309.25亿元,而其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199.38亿元,债务缺口超100亿元。资金链高度承压。

其次是高额担保。

泛海控股的担保余额也水涨船高。今年1月22日公告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实际余额为849.7亿元,占公司经审计净资产的423.38%。


最后是高比例质押。

其官网显示,目前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累计质押占其持股比例99.56% 。

总体而言,“泛海系”凭借娴熟的资本、金融手段获得了丰沛的现金流,但此举无非是“饮鸩止渴”, 因为“泛海系”造血能力的略显匮乏。

去年,泛海控股的信托、证券、保险三大板块金融业务中,除了保险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1%外,信托和证券均为下降,二者降幅分别为28.46%、23.82%。

尤其是证券领域,营业收入为14.99亿元,毛利率为-12.70%,营业利润为-1.90亿元,入不敷出。

而且从泛海2019年上半年现金收入的具体情况来看,半年报显示,泛海控股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63.16%至15.37亿元;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74.19%至54.04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则增至54.11亿元。

这意味着泛海控股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缩水、偿债压力增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期泛海变卖房产、频繁发债的原因所在。

不得不说,泛海这次是真的危险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笑称卢志强是大佬背后的大佬、隐形的富豪,这都跟他强大的人脉关系密不可分。

无论是涉足房地产开发,还是构建金融版图,在布局每一步棋子时,都少不了卢志强的朋友圈强大助力,而业内也颇为认可,卢志强的圈子很强大。

首先卢志强和王健林可以说是多年的老友了,万达从创立到发展都有卢志强的身影。

万达上市卢志强花了25亿来支持,并在敲钟的时候,亲自去帮王健林站台,王健林也在致辞中感谢了卢志强,可以说卢志强是王健林的“恩人”。


​还有卢志强和柳传志也是多年的老友了。

早在1995年时,他们俩就认识了,当时他们同处于中国最知名、又最神秘的商会之一——泰山会。

2009年9月,联想混改,柳传志求助卢志强,卢志强以27.55亿元的价格,从中科院的国科控股手中买入联想29%的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联想也借此混改成功。

还有柳传志入股了泰山会办的合资公司,但合资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是卢志强收拾了这个烂摊子,让投资者幸免于难。

其实在这个事件里,卢志强是吃了亏的,但这次吃亏,让他成了柳传志的“救星”。


​后来通过“泰山会”,卢志强的人脉越来越广,与大连万达的王健林、大连一方的孙喜双、亿利资源王文彪和用友科技王文京等等成了合伙人。

要知道,泰山会的会员单位包括联想控股四通集团、泛海集团、远大集团、复星集团、巨人集团等15家中国顶级企业。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泛海虽然目前身处险境,但是卢志强还是很有实力的。

如今的泛海就像一只风筝,除了风之外,最重要的是线。

且收且放,顺势而为,这样才能让纸鸢飞得又高又远。

若是一个劲地放而不收,不多时,这线便会断掉,彼时纸鸢的命运只会是一头栽向地面,支离破碎。

明天的泛海会遨游高空还是跌落到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齐鲁周刊社《神秘的卢志强》、

野马财经《寻鳄记:卢志强及其泛海帝国》、

卢志强

长江商报《泛海控股卢志强股权质押率97%拟再融300亿解压》、

雨来财经《卢志强的大手,能把泛海控股的市值推到500亿么?》、

观点《资金链或断裂,泛海控股会在这个八月成为泰坦尼克号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