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展览大厅。
在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了解到高能脉冲紫外消杀技术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超声AI辅助诊断系统实现医理有效结合,省委书记楼阳生要求加大新技术应用推广力度,提高疫情防控、医疗诊断等工作标准化、智能化水平,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4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华龙区东部的科技信息大厦。拾级而上,一楼大门“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牌匾映入眼帘。
走进大厦一楼西侧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块智能大屏,正在播放《科技兴濮 创赢未来》专题片;继续向里走,偌大的展厅,展出了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架构体系、合作科学家风采、16家研发平台和43项创新成果等,既有图文介绍又有实物展示,看后便对濮阳的科技创新历程、所获成绩、未来努力方向等一目了然。
4月12日下午,省委书记楼阳生到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观看专题片,听取情况介绍,查看图文实物,并询问科润公司高能脉冲紫外消杀技术的应用情况。在后期座谈会上,楼阳生书记针对濮阳实现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抓好“六个新”。
“楼书记要求我们培育新发展硬核,把科学家组织起来,建设一流的平台,研究一流的课题;继续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创新能力。这为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初衷,与此不谋而合。”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雷灯照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省委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首。市委、市政府把筹建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建设“创新濮阳”、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的“一号工程”,全力以赴加快推进。
2月10日,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筹)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揭牌,坚持“小机构、大平台、开放式、服务型”定位,兼具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三大职能。下设“四部一平台一公司”,“四部”指综合管理部、科研事业部、产业学部、成果转移转化部,“一平台”指公共服务平台,“一公司”指科创投资公司。
自成立以来,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先后集聚40家研发平台,其中自建平台7家、以其他方式合作共建平台33家。公共服务平台已链接3个检验检测中心,科创投资公司已于3月23日注册成立。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不断完善创新平台,多方聚集创新人才。仅2021年,全市新增12家创新龙头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台支持科研平台建设8条措施,新增省市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54家,濮东产业集聚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濮阳分中心挂牌成立,50项科技成果纳入国家科技成果库,3项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建成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
完善的政策支持,为我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保障。2021年,我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7%。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楼书记莅濮调研讲话指示精神,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建成贯通产学研用金服的科研平台、体制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开放性创新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团队的人才高地,为濮阳乃至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雷灯照说。记者 段利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