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哎,侬这个蔬菜是哪家买到的啊?”“往前左转,我这个是清美买到的。你再往后过马路,还有店可以买到大米,不过都要排队的哦。”5月18日下午,一位市民正向另一人打听,手头的蔬菜从何而来,听到“指导”,他点头致谢,向前赶去。
2022年5月18日,上海长宁区,药店外购药的居民。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随着上海复商复市的持续推进,更多店面有序启动线下营业模式。与此同时,不少防范区居民通过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有序登记后领取到临时出入证。越来越多市民走出小区,享受线下购物的自由。
5月18日下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宣化路看到,在第一医药店外,贴着“长宁保供网点”的标牌,标注营业时间为上午9:00-11:00、14:00-16:00。市民间隔着在药店外排队,不得进入药店,而是通过药店一侧的窗口,告知营业员自己需要的药品等并完成取货。
在药店不远处,下午3时,清美鲜家门口排着长队,过路市民几乎都会放慢脚步或停下自行车,在店门口看一看,问一句“开着吗?有什么能买的?”
清美鲜家门口排队的市民。
在店铺门口,排到的顾客站在店外,告知店员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再由店员取来交予顾客;尚在队伍中的顾客,则由工作人员提供菜品目录,顾客根据目录提前盘算,到店门口便可更快“点单”。记者从目录上看到,可采购的品类分为鲜食肉禽、蔬果类、米面制品、豆制品、乳制品、水果几大类。
“终于等来了,由衷感到幸福!”曹阿姨一边把买到的嫩豆腐、烤麸、百叶结塞进车篮,一边说。曹阿姨告诉记者,疫情封闭管理期间,自己的物资主要来自线上团购和街道发放。“我已经退休,团购购买食品的费用比平时高,其实还是不太舍得。”曹阿姨说,本轮疫情以来第一次上街,亲手买到嫩豆腐,价格还是原来的价格,不由生出一种幸福感。
住在附近仲信苑的王阿姨手上挂一个空的袋子,里面装着一张江苏路街道的出入证,在队伍外探头。“看看人会不会少点,少点了我再直接去门口买,不然就算了,再等几天,能开的店应该会越来越多吧。”
王阿姨告诉记者,当日早晨,店内可以购买蔬菜和肉类等,豆制品则是下午到货的。附近市民早在这轮疫情前就成立了社区购物群,疫情中大多只是用群来线上团购或购买套餐,此次终于重新等到线下更为平价也更为自由的“指啥买啥”。因此等到豆制品一来,大家在群里“奔走相告”,纷纷赶来线下购买。
记者看到,现场除了店铺的工作人员,还有福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城管部门等协同管理,工作人员们指导着市民出示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街道出入证、扫场所码,并按规定间隔距离排队。
事实上,宣化路上的清美鲜家是江苏社区首批恢复线下采购的商超,前两日便已开始线下“试营业”,此外还包括可的、好德、农工商等。而为保障线下采购安全有序,江苏路街道联合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场所等力量在辖区内开展巡查,对各保供点位的“场所码”使用情况开展督查,确保“应扫尽扫、逢扫必验、不漏一人”。
此外,根据长宁区江苏社区发布消息,各保供网点在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提前做好防疫预案,在商铺门口醒目位置张贴“场所码”和“线下到店消费模式”营业须知。落实在岗员工闭环管理,坚持每日抗原自测和核酸检测。每家复工的商铺还准备了酒精喷壶或免洗洗手液,严格区分线上取货及线下采购区域,落实快递、外卖员先扫码再取货,对消费者实行不入店采购和无接触支付。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