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是北宋毕昇,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毕昇知之甚少,直到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昇墓才得以确定其籍贯。在此后的研究过程中,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毕昇墓的所在地居然一户姓毕的人家都没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专家们表示这和一桩大案有关系……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90年9月,英山县文化部的黄干事骑车前往草盘地镇办事,他在路过一处小河的时候停车下去洗把脸,他忽然发现河对岸有块石碑被河水冲出一小半,而且石碑上阳刻的图案和几行文字也清晰可见。黄干事有丰富的文物调查经验,他觉得这块石碑不简单,于是就卷起裤脚淌过河将石碑上的淤泥都清理干净,结果毕昇神主几个字赫然出现在眼前。
黄干事找来几位村民,先将石碑从河岸边抬上来,发现石碑为圆顶墓碑,长113厘米,宽65厘米,整体保存完好。在石碑中间刻有两行文字,故先考毕升神主故先妣李氏妙音墓,由此确定这是毕昇和妻子的合葬墓碑。在进一步询问后,黄干事得知墓碑是三年前从山上挖出来的,因为碍事一直放在河边。让黄干事疑惑的是,墓主人是平民毕昇吗?
平民毕昇出自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这也是对活字印刷发明者毕昇仅有的记载。后来,当地博物的专家也闻讯赶往草盘地镇考察,他们首先根据墓碑造型和图案确定为宋代墓碑,然后又在墓碑的右下角发现了落款,但可惜已经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一个皇字。于是,专家们对宋代所有皇字年号逐一筛选,最终得出了是皇祐。
皇祐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年号,再通过前人资料考证平民毕昇的去世时间在皇祐年间,因此二者之间在时间上也完全吻合,同时与毕昇发明出活字印刷术的时间段也吻合。由此,一场争论了近百年的毕昇籍贯之谜也尘埃落定,虽然关于毕昇还有诸多的未解谜团,但是毕昇墓和墓碑的发现可以确定毕昇为湖北英山人士,卒于皇祐三年(公元1052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一带,专家们还发现很多和毕有关的地名,如毕家沟,毕家畈和毕家楼等,由此也能推测草盘地镇就是毕昇的祖籍所在地,并且在《英山县志》中也很多有关于毕姓的记载。然而,让专家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从当地户籍部门了解到,该镇竟一户姓毕的都没用,主要是田姓,李姓和王姓等。对此,专家们为了弄清心中的疑问就亲自走访调查,并根据县志等古代文献的记载,终于发现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明代洪武年间,毕昇有个后代子孙叫毕翰儒,是当时英山县掌管财政的官吏。可是利益熏心之下,毕翰儒在附近山上找到一个隐蔽的洞穴,然后又从镇上请了几位工匠在洞穴制造铜币。在历朝历代,铜币都是由朝廷统一铸造,民间百姓没有铸币的权力,当然在明朝也不例外,因此按照明代律法毕翰儒私自铸币已经犯下死罪。后来东窗事发,朝廷得知毕翰儒私自铸币后便下令通缉,而当时十里八乡的毕姓村民因为害怕株连九族受到牵连,所以很多人都携家带口连夜逃离了英山县。
不过,也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没走,他们将毕姓改成为田姓,因为毕繁体字为畢,所以取田为姓也算是躲过了一场浩劫。后来,田姓一直持续至今,人们不愿再换回毕姓,所以直到现在当地也没有毕姓。
毕昇本是平民,其子孙后代能成为官吏也是祖辈积德,但可惜子孙不走正道,以至于影响了整个家族的命运,如果毕昇泉下有知的话或许也哭瞎了双眼。不过好在如今专家们不但为毕昇重新修墓竖碑,还为其修建纪念馆,希望我们子孙后代都能记得毕昇的功绩。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科学家》作者:雷清漪,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