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康科技NI3000(网际空间的决斗)

圣诞节过后的第一天,我驾车去泰和湖滑雪​‍‌‍​‍‌‍‌‍​‍​‍‌‍​‍‌‍​‍​‍‌‍​‍‌​‍​‍​‍‌‍​‍​‍​‍‌‍‌‍‌‍‌‍​‍‌‍​‍​​‍​‍​‍​‍​‍​‍​‍‌‍​‍‌‍​‍‌‍‌‍‌‍​。

行驶中,我的手机响了​‍‌‍​‍‌‍‌‍​‍​‍‌‍​‍‌‍​‍​‍‌‍​‍‌​‍​‍​‍‌‍​‍​‍​‍‌‍‌‍‌‍‌‍​‍‌‍​‍​​‍​‍​‍​‍​‍​‍​‍‌‍​‍‌‍​‍‌‍‌‍‌‍​。

打来电话的是我的研究助手安德鲁·格罗斯​‍‌‍​‍‌‍‌‍​‍​‍‌‍​‍‌‍​‍​‍‌‍​‍‌​‍​‍​‍‌‍​‍​‍​‍‌‍‌‍‌‍‌‍​‍‌‍​‍​​‍​‍​‍​‍​‍​‍​‍‌‍​‍‌‍​‍‌‍‌‍‌‍​。

“您的电脑文档摘要都被不明身份的人截短了。

我的心立即不安起来。

安德鲁接着说,有人通过互联网闯进了我家中防护森严的电脑系统。

滑雪只好改天了。

我驱车返回。

回到圣迭戈,我仔细查看了电脑里的文件,发现其中的许多文件已被闯入者拷贝复制。

我们发现,这个可恶的窃贼成功地骗过了我的电脑系统,进入合法操作,使我的电脑误认他为网络友好信誉成员。

看来,我的对手绝非等闲之辈的黑客。

这时,我又打开语音信箱进行检查。

没想到竟蹦出这样的录音:“自认倒霉吧,”一个男声模仿澳大利亚人的口音说道,“我的技术一流。

知道我是谁吗?

呵呵,我和我朋友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显然,有人在向我挑战。

几个星期后,我接到一个名叫布鲁斯·科鲍尔的人的电话,他是威尔公司下面的索萨托电脑网络公司的一名员工。

他接到威尔公司的一个通知,要求他删除一个巨大数据,这个数据占用了公司网络储存库的很大空间。

他查看那个特别账号,发现它已被网络黑客盗用,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神秘的文件——我的电脑数据与摩托罗拉、苹果等高科技公司的机密信息。

显然,这个黑客攻破了不少公司的电脑防护系统。

我的电脑数据被窃大约一个半月后,我的语音信箱又收到了充满嘲笑的留言,开始是咆哮的声音,然后逐渐轻下去,变成了小声嘀咕:“你的安全防卫措施不堪一击。

我将他的两个语音留言用数字化文件的形式放到了互联网上,希望能引诱语音留言的人上钩。

此外,我还致电了联邦调查局。

该局电脑犯罪处的特工里弗德·伯恩斯让我盯住他。

我还在威尔公司安装了监控系统。

只要该黑客一露面,我们就可收到警告信息。

如此,我们就可以监视并记录他的一举一动。

终于,一天晚上,监视器上出现了入侵黑客手指按键的画面,我们看到他打开了《纽约时报》记者约翰·马科夫的电子信箱,搜索含有“itni”这四个字母的文件。

马科夫发表过一篇一个叫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的网络黑客罪犯的故事。

他还与人合著了一本《电脑朋客》的书,专讲米特尼克和其他黑客的故事。

显然,这个黑客是在马科夫的邮件中搜索任何有关米特尼克的信息。

除了米特尼克本人外,谁还会有这样的兴趣呢?

不一会儿,我又收到一封语音邮件,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

“啊,下村君,我的好徒弟,”这回,他模仿亚洲人的声音说道,“你就这么点儿本事吗?

你太让我失望了,我的孩子。

呵呵,我的技术是最好的!

稍后,通过分析,我们查出这个家伙正通过大型互联网连接服务公司网康在线进行频繁活动。

他的一大战果就是获取了网康两万信用卡用户的信息。

为方便在全国范围监控监听这个黑客的活动,我们将监控系统搬到网康。

有一天,我们监视到这位网络大盗与一位以色列同伙进行网上对话。

监视屏的一个点上显示,他在输入:“我的照片荣登《纽约时报》头版,马科夫功不可没。

网康科技

这证实了我的猜测:这个黑客就是凯文·米特尼克。

凯文·米特尼克从17岁开始,就屡次非法闯呢?

不一会儿,我又收到一封语音邮件,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

“啊,下村君,我的好徒弟,”这回,他模仿亚洲人的声音说道,“你就这么点儿本事吗?

你太让我失望了,我的孩子。

呵呵,我的技术是最好的!

稍后,通过分析,我们查出这个家伙正通过大型互联网连接服务公司网康在线进行频繁活动。

他的一大战果就是获取了网康两万信用卡用户的信息。

为方便在全国范围监控监听这个黑客的活动,我们将监控系统搬到网康。

有一天,我们监视到这位网络大盗与一位以色列同伙进行网上对话。

监视屏的一个点上显示,他在输入:“我的照片荣登《纽约时报》头版,马科夫功不可没。

这证实了我的猜测:这个黑客就是凯文·米特尼克。

凯文·米特尼克从17岁开始,就屡次非法闯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

最近的一次是他窃听某汽车公司加利福尼亚分部的电话,获取了他们公司的执法程序密码指令,随后用之窃取公司的机密资料。

加利福尼亚州警署签发了拘捕米特尼克的逮捕令,但他设法摆脱逃跑了。

从此他就一直负案在逃。

2月12日深夜,我们正在网康的“作战室”里吃饭。

此时,我们已经不间断地盯着监视屏幕36个小时,眼睛都熬红了。

突然,我们的电脑显示,米特尼克登录上网了。

电信技术人员把呼叫位置锁定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郊区的东北方向。

第二天,我便飞往罗利市。

凌晨两点,我驾着探测车沿途探测,随行的有记者约翰·马科夫和电信公司的一个工程师。

随着距离目标的远近,探测到的信号时强时弱。

不一会儿,我们就测定,米特尼克在一个叫作运动员俱乐部的公寓楼群里上网操作​‍‌‍​‍‌‍‌‍​‍​‍‌‍​‍‌‍​‍​‍‌‍​‍‌​‍​‍​‍‌‍​‍​‍​‍‌‍‌‍‌‍‌‍​‍‌‍​‍​​‍​‍​‍​‍​‍​‍​‍‌‍​‍‌‍​‍‌‍‌‍‌‍​。

探测车慢慢驶过运动员俱乐部的停车场,信号越来越强,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接近目标。

根据仪器指针的跳动来判断,我敢说,他几乎就在我们的头顶上。

回去后,我们把所掌握的材料交给了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司法部。

几天后,联邦特工准备好了逮捕米特尼克所需的东西,立即回去实施抓捕。

特工冲进运动员俱乐部公寓楼里,我和马科夫等候在俱乐部外面。

天气很冷,我的心情很复杂。

10分钟后,联邦特工里弗德·伯恩斯从公寓楼里出来。

“我们逮着他了。

”他说。

两天后,我到庭旁听了米特尼克的审前听证会。

一个戴着金边眼镜、披着齐肩棕色长发的高个年轻人被押进法庭,手上戴着手铐,脚上锁着脚镣。

走到法庭中间时,他停下脚步,看着我。

他看起来非常震惊,双眼睁得大大的。

“你是下村勉!

”他脱口而出。

听证会结束,准备离开法庭时,米特尼克转过身,盯着我。

“下村君,”他说,“我佩服你的本事。

我也盯着他,但我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还用说什么呢?

游戏结束,他输了。

摘自微信公众号庞启帆翻译与写作

如有侵权请联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