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正成为撑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脊梁”。在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南粤基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涛看来,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如何立足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让金融更好赋能科创企业,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建议,可由广州牵头,申请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联合深圳、香港、澳门、东莞等湾区“9+2”城市,共同发起设立“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带动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
林涛认为,通过基金助力建设市场化、立体化、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投融资服务体系,能够持续有序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更好服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战略。
他还表示,设立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不仅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还可以借助该平台发布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进一步彰显粤港澳大湾区承接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用金融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按下“快进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林涛还建议,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专业金融团队,委托管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基金设立为契机,以基金运作为平台,以项目投资为抓手,以融促产、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该基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产业、科技和金融创新的开路先锋。
“不同于其他基金,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应兼顾盈利性和公益性。”林涛表示,该基金应有50%以上份额重点投向湾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早期项目。同时,可联合湾区“9+2”城市科技、经信和金融部门,建立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定期将项目清单推荐给基金管理人,实现市场化、专业化的基金运作模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采写:南都记者 梁思华 刘安琪 冯芸清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