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莫愁一公就惨遭淘汰,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意外之处在于:论实力,吴莫愁当年可谓是《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最大赢家。
21岁,出道仅一年,就手握多个国际品牌代言,单单代言费一项,年收入便超亿元。
她的一首单曲《就现在》, MV累计播放量高达3亿次之多。
吴莫愁还凭借此歌拿下国际大奖,成为首位获奖华人。
她的巨幅海报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就这样的底子,如今上节目,和众多非专业姐姐同台竞赛,竟然还遭遇了“一轮游”,令众人实在没想到。
论舞台表现力,虽然吴莫愁是最后一位接到通知的姐姐,但她的初舞台依然准备得十分充分和精彩,第一次公演也并没有掉链子,怎么说都不应该是“吊车尾”的那一个。
不过就是如此短暂的一段旅程,吴莫愁在镜头之下,暴露了自己的两大变化和一个不变,从这个角度看,她的淘汰,绝对算是情理之中。
相信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这次《浪姐》里的吴莫愁,完全不是我们当初认识的吴莫愁。
就拿一公的舞台来讲,红黑搭配、略显酷飒的造型,只能说是适合吴莫愁,但是少了她自己颇具辨识度的风格。
甚至她在台上做出的一些帅气动作,会不禁让人想到:这应该更适合李斯丹妮。
归根结底,问题就出在,不“作妖”的吴莫愁,大家谈不上喜不喜欢,只是不习惯、不适应了。
以往观众印象里的、火遍大街小巷的吴莫愁,是什么形象?
《好声音》比赛以后,她唱的歌,总是奇奇怪怪令人听不懂的,比如《舞底线》、《大奇葩》、《小蛮腰》等等。
其中有的歌,它的歌词就是“妖怪”的语言,不是人类的语言系统,当然整个舞台的风格,也不会是很主流的。
但这类歌的演唱难度根本不大,之所以会找吴莫愁唱,就是大家觉得只有她这样“不好好唱歌”的歌手,适合这些不需要好好唱的歌。
但是因为火得太突然、太快,吴莫愁一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脚步,也一时忘记了唱歌的初心。
一步一步地,她盲目胡乱接工作,曝光度是多了,但不仅自己本身的实力被这些“作妖”的歌曲掩埋,风格也被迫改变。
时间久了,观众就习惯了。
所以当她借着《浪姐》的舞台,想要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回到自己最舒适最喜欢的领域时,大家反而不认识她了。
观众对她一直以来的误解,怪不得谁。
只怪吴莫愁在走红的道路上,对自己没有清楚的定位、认知和规划,盲目地、毫无筛选地接工作,最后消耗了自己最珍贵的那段时光,才会沦落至如今观众喜爱度倒数的地步。
有那么几年,吴莫愁备受讨论的焦点,是她的造型、她的长相。
其实最初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吴莫愁:是齐刘海、小眼睛、涂着淡淡的口红,除了烟嗓令人印象深刻,造型并没有太夸张。
这才是她最本真的模样。
但是一夜爆红以后,她逐渐开始走偏,从一个普通女孩到大明星,她接受了我们所谓的“包装”,并且体会到了其中的甜头。
大红唇、夸张的造型为她吸引了更多注意力,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吴莫愁,实现了自己巨大的商业价值。
虽然她并不喜欢这些另类的造型,但是在名利和自我中,她选择了名利、丢失了自我。
后果是,这样不符合常规审美的另类造型,一次又一次给吴莫愁带来麻烦。
有媒体媒体评选出“亚洲最丑的20位明星”,吴莫愁位列榜首。
丑着丑着,又是一个更大的新闻,有报道称:吴莫愁的照片,在地铁上把一个小孩吓哭了。
给她带来伤害最大的,是一张为了凹造型,而被指“耍大牌”的后台照片:
照片里,三位助理一同在给吴莫愁穿袜子,众人看后纷纷摇头:“以为自己是谁?”
可实际情况是:当时吴莫愁的衣服又紧、又勒、还不透气,她需要调整脚上的袜子,但那是一双乳胶材质的袜子,必须受力均匀,不然容易因为太脆而破掉。
吴莫愁怕一个人抻它容易破,工作人员们也怕她弄坏衣服,于是大家就一起换了。
但吴莫愁没想到,这照片,最后成了她“丑闻”中浓重的一笔。
歌曲不是自己喜欢唱的、造型也不是自己审美范围里觉得好看的,成为了被包装的“商品”以后,吴莫愁失去了自我,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压力大得喘不过气。
所以“消失”三年后再次回到镜头前、回到大众视野时,她的打扮变得低调、正常很多。
这本是回归真实的自我,而在众人看来,她变了。
不浮夸、不另类的吴莫愁,身上少了可以被讨论的点,似乎就不是吴莫愁了。
这也怪不得吴莫愁的观众喜爱度低得出人意料,她一开始就给自己贴错了标签。
以至于做回真正的自己后,反而只能从头再来,是否能扭转大众的认知,结果未知。
吴莫愁解释过自己“消失”的三年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我妈妈生病了,根本原因是我承受不了压力了。
出道时才20岁,红得太快、飞得太高、最后跌得太重,导致吴莫愁心态崩了。
包括如今复出以后,她依然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内心的不自信和焦虑,又可以被那英一眼看穿。
《浪姐》这个舞台,对于吴莫愁而言,太重要了,因为热度高、关注度大,她很有可能可以借此“翻红”。
所以刚进入节目,她就自荐当队长,这个举动十分勇敢,但有的时候,想在在娱乐圈站稳脚跟,不是光有勇气就可以的。
排练过程中,吴莫愁组可以说是问题最大的一组。
吴谨言、黄小蕾不是专业歌手,没有太多演唱经验、太高的音也唱不上去,但是王心凌却还觉得调太低,不是自己最舒适的范围。
既然作为队长,按理来说,面对这种状况,她应该拿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去帮助两位非专业歌手,但在前辈歌手王心凌面前,吴莫愁似乎被磨掉了一半的自信。
对于歌曲的合理分配,她心中也并无底气。
结果她一个人在发愁、在焦虑,且没有解决办法,白白浪费了一大段排练的时间。
而反观隔壁的于文文,底气就和她截然不同。
在前辈歌手张蔷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就非常果断、有范儿:要求她先背词,要是背不下来,自己再想办法。
最后,于文文确实以一己之力,帮张蔷顺利解决问题。
所有姐姐里面,最熟悉吴莫愁的人就是那英,怎么说也算是多年前见证了吴莫愁出道、走红的人。
这个时候,那英看到吴莫愁蹦哒,非常肯定地说:这孩子一蹦哒肯定又是焦虑了,并追问吴莫愁怎么了?遇到什么困难了。
吴莫愁这才张口寻求帮助,才让组内问题得以解决。
可以感受到,虽然看上去是调整好了心态再出发,但实际上吴莫愁的不自信和焦虑,还是没变。
其实在没有登上《中国好声音》之前,吴莫愁根本不会如此小心、胆怯、否定自己。
因为在学校里,她一戴荧光色的线帽,穿滑板鞋,过几天全校都开始穿;
她一唱《美丽笨女人》,大家都跟着开始唱李玟……
那种感觉就像,当所有人都坐着的时候,吴莫愁站起来了,而她的个性,让她成为了最受瞩目的那个人,且大家都喜欢。
那个时候,她是自信的、阳光的。
但后来被扔进了娱乐圈里,众人用放大镜审视她,她受不了,所以选择逃离。
从在《浪姐》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吴莫愁依然没有做好重新面对娱乐圈的准备,没有强大的心理和自信的态度,想要“翻红”,难,想要走得长远,更难。
所以才经历了一次舞台就被淘汰出局,算是情理之中。
当一个人跟不上大部队行走的脚步、自己心中又没有十足的底气时,被淘汰,理所应当,此时的吴莫愁,已经失去了自己当初独特的、被大众记住的标签。
不过好在她现在在朝着自己喜欢、舒适的方向重新出发,也许路是漫长了一些,但人生不经历起落,怎么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