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对近十来年奶粉品牌的各种死法做个盘点,分析翻车原因,避免重蹈覆辙,以此警醒自己,也和大家交流,欢迎指正!
奶粉品质不过关,害孩子,伤天害理,这种奶粉不死,天理难容,比如说三聚氰胺事件,三鹿倒下。
80%多的奶粉品牌消失死亡,因为没有能够通过国家注册新政。
虽然已经通过注册,但是产品平庸,缺乏亮点。我认识一奶粉厂老板,年事已高,三个系列都通过了注册,但后来市场上都不见了,问之前的国代,国代老板回答,都只是普通配方,实在没有亮点,卖不动,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婴幼儿奶粉贵一点其实没关系的,只要有亮点。消费者需求在升级,竞争对手在升级,媒体在变化,而你不变,原地踏步,不淘汰你,淘汰谁?目前大约有100多个系列虽然已经通过注册,但在市场上不见踪影了。
比如H**奶粉,前几年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后来听说老板把钱拿去搞东北房地产,最终被专业做空公司戳穿,然后资金链断裂,从上市公司走向破产重组,可惜啊!
利益博弈,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合作破裂。比如Y**,曾经年销售额达到六七个亿,当时是羊奶粉里面第一品牌。今天,市场上虽然还存在该品牌,但是体量和影响力,早已今非昔比。可惜啊,祝愿早日光复!
频繁换将,更换操盘手!一朝天子一朝臣,操盘手一换,团队跟着变,操作思路、手法都变,代理商缺乏安全感,损失很大,甚至从0开始!比如S **,从年销售80多万罐,急速下滑。
品牌商受到互联网扁平化思想的蛊惑或者利益诱惑,觉得直接和门店合作,高效而且有更大利润空间。砍代理商,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练《葵花宝典》,先要挥刀自宫一样,男人把自己阉割了,变成不男不女,这样才能练成葵花宝典。代理商是品牌身体的一部分,是品牌的重要力量!
代理商有多方面优势:首先,和当地终端点有良好信任和客情关系;第二点,代理商本身具有丰富市场经验和智慧;第三点,代理商熟悉当地的文化;第四代理商可以多品类规模化、低成本的运营;第五,代理商可以及时便捷的服务。这些优势,品牌或厂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的!毕竟中国太大了!去代理商、自残的品牌,比如M**品牌和A**品牌,都惨遭滑铁卢。
刚发生窜货时,有的品牌方睁一只眼闭只眼,认为反正“肉烂在自己锅里”,只要卖出去就行,都是自己的销量。其实是目光短浅,饮鸩止渴。窜货伤害终端门店,也伤害代理商,最终伤害品牌方。所以我们对窜货零忍,与窜货打持久战!
除非招到多家实力非常强大能独立运营的代理商,否则总量不够。一个系列的销售量不够,会影响生产厂家的产能发挥,甚至影响工厂的健康运营!因为一个工厂三个系列,每一个系列都很重要。
一般来说,代理商的性质更多在于商务合作和服务。奶粉的专业性需要品牌方给予支持。多数代理商,往往代理多个产品,他无法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某一个品牌上。这样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代理商得不到及时、专业的服务,热情就慢慢冷却,最后成为鸡肋,甚至放弃合作!
有些强大的省级代理商,运营能力很强,但是在品牌建设上,不会有太多投入,因为品牌不是他们的,他们要的是销量,要的是赚钱,因此也需要品牌方的投入!
所以理想状态,就是品牌方参与专业运营和服务,代理商提供和渠道的商务服务。
有些小品牌,在2018年之前,在局部区域有销售,在注册通过后,缺乏完整的营销思路、营销团队,渠道基础弱,无法承担销售任务,最终品牌消失!
以上,是奶粉品牌的各种消亡或方式,比较常见,当然还有其他的死法,有的把婴幼儿配方奶粉当普通快消品来销售,比如娃哈哈爱迪生奶粉。没有深刻理解婴幼儿奶粉是专业的快消品!开始猛投广告,这是快消品的一贯做法,来势汹汹,去也匆匆,最终铩羽而归。如今,爱迪生奶粉早已销声匿迹。可惜,可叹!
奶粉品牌成长路上,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实属不易。以此小文,与众多成长中的品牌方共勉!
比奶粉,查品牌,看评测,上奶粉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