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有多可怕?今天一大早被一条朋友圈刷屏,范冰冰的弟弟范丞丞发了一张付费照片 收入480万!什么叫躺着就能赚钱?60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就凭一张照片,完美实现了“一夜暴富”。小编不禁要感慨,粉丝的力量真是无穷大大大大大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大众生意不如做粉丝生意,那么,对于品牌而言,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玩转粉丝经济?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下小米的米粉。昨日,小米已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招股书,小米于2010年创立,短短8年,小米成长为一个新的巨头。在公布的公开信上,小米董事长雷军称,“我们是一家少见的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米粉’的热情的用户不但遍及全球、数量巨大。”另一组数据更能说明这个被写在招股书上的群体对小米有多重要:在雷军发布的7687条微博中,带有“米粉”一词的共517条,约占总数的6.7%。可以说,正是这些米粉,撑起了今天的小米。
一、“米粉”形成之初
小米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以超低价格、超高配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款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它把市场定位放在了发烧友极客上。
为什么是发烧友极客?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经历吧,如果你想买一台电脑,但不知道怎么下手,想当然的,你往往会咨询计算机专业或者行业里很厉害的朋友。一样的道理,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发烧友的“意见领袖”,他们广泛地影响着众多的普通用户,发挥的是口碑营销的张力。
小米在推出手机之前,先做了一个MIUI软件系统。黎万强(小米副总裁)是当时这个业务的负责人。雷军给黎万强的任务是“不花钱把MIUI做到100万”。“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论坛做口碑。”黎万强在雷军的重压下,带领团队泡论坛、灌水、发广告、寻找资深用户。从最初的1000个人中选出100个作为超级用户,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反馈。这100人成为MIUI操作系统的“星星之火”,也是米粉最初的源头。后来,在“零预算”的前提下,黎万强建立起小米手机的论坛,这也成为米粉的大本营。(如今的小米拥有庞大且高度活跃的全球用户,截至2018年3月,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的平均时间约4.5小时,MIUI月活用户超过了1.9亿,用户规模、活跃度、使用时长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互联网公司水平。)
二、如何与用户建立关系,并成为长期密友?
“果粉”是对苹果产品热衷的数码用户,而米粉的存在则代表对小米产品的高度认可。
发展到今日,在小米论坛上,有几个核心的技术板块:资源下载、新手入门、小米学院,后来也增加了生活方式的板块:酷玩帮、随手拍、爆米花等。目前注册已经超过1000万,日发帖量超过10万。
在论坛上,用户可以决定产品的创新方向或是功能的增减,为此,小米设立了“爆米花奖”:会根据用户提交的体验报告数据,评出上周最受欢迎的功能和最烂的功能,以此来决定小米内部的“爆米花奖”。同时,众多米粉参与讨论功能,会在下一个版本中做改进。
米粉参与调研、产品开发、测试、传播、营销、公关等多个环节,同时因为这些活动也使得米粉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得到炫耀,让他们被牢牢地黏在论坛上。论坛只是米粉的大本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绝不局限于论坛,更为强大的线下活动平台是“同城会”。
米粉文化有些类似车友会。车友会是因为车这个共同爱好而聚在一起,然后组织各种形式的线下活动。米粉是因为小米手机而聚在一起,在线上讨论,在线下组织活动。小米官方会在不同的城市举办“小米同城会”。此外,小米还设立了“米粉节”,是与用户一起狂欢的PARTY。这是米粉的节日,在每年的米粉节活动上,雷军会与米粉分享新品,沟通感情,激发米粉的热情。
三、如何满足“密友”的长期心理需求
任何一件事物,时间久之变会产生厌烦心理。而小米变着花样的推陈出新,吸引大家关注,到最后还往往能够满足大家的期待值。
从小米的布局来看,它早就不仅限于手机,现在它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电视、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插座、甚至衣服、牙刷……沿着 “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三大圈层进行产品生态拓展。而且无论是哪个圈层的哪款产品都带着深刻的小米烙印,加之雷军致力于把这个生态体系“小米=高性价比”的理念深入人心并不断强化。如此一来,小米的各个环节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新的产品再去带动新的粉丝。一生二,二生三,粉丝队伍由此不断壮大。
据统计小米的官方账号和高管账号超过20个,粉丝超过2300万,形成了庞大的“粉丝帝国”,这些粉丝也成为品牌销售过程中最为中坚的消费群体,品牌粉丝数同产品销量呈正比,也就意味着,当品牌每扩增一个粉丝的同时,就很有可能为自身品牌增添一个消费力。
雷军曾在2011年12月17发微博称,“小米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米粉觉得小米手机好。”这是他第一次在微博上提到“米粉”。到现在,雷军把这个目标简化为“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对于以后的发展,米粉们还会继续钟爱他们的雷军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