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衣(70个日夜,生命高于一切)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记者 张鹏飞 通讯员 徐永红

5月17日,艳阳高照。

上午9时许,最后一名集中健康监测人员李先生解除隔离,返回社区。

作为我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党委班子专门为李先生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这标志着,我市新冠肺炎救治院区已无患者。

从3月8日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到5月8日,我市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清零,再到5月17日,集中健康监测人员清零。生命高于一切的整整70天,1680多个小时,来自全市13家医院的295名医护人员书写了淄博抗疫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零重症、零死亡、零感染”。勠力同心,奋楫笃行,本轮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跨越春与夏,经历死与生。这是一支怎样的英雄群体?

白衣为甲

医护人员以生命赴使命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防控战。

今年3月8日,我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连续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明确指示,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极端重要性,树牢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实于具体行动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举全市之力坚决、果断、迅速处置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遭遇战。

市传染病医院全体干部职工闻令而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每一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庄严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医院70多名医生、130多名护士踊跃报名申请进入新冠隔离救治病区。

医院党委根据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工作实际,成立新冠肺炎救治院区临时党总支和6个临时党支部。危险在哪里,困难在哪里,党支部就建设在哪里,让鲜红的党旗在救治一线高高飘扬。

举全市之力

精英汇萃抗疫医疗“天团”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阻击战。

市卫生健康委统筹协调、精准实施,安排各大医院迅速抽调精锐人员,一支由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职业病防治院、市骨科医院、山东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桓台县医院、桓台县中医院、桓台县妇幼保健院组成的48人新冠肺炎救治医疗天团成功集结,立即进入定点医院隔离病区,专业涵盖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骨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

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感染科主任李刚,具有30余年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带领医师组建4个隔离病区,制定新冠肺炎救治方案,让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党委书记郭平说:“全院600多名职工积极参与,260余人的志愿队全力保障,医疗、护理、院感“天团”齐聚,勠力同心、并肩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执着与坚守

面对病毒的无畏和付出

这是一场同舟共济的攻坚战。

3月18日上午,隔离病区副院长傅伟伟与市中心医院院感专家魏守丰正在五病区讨论工作,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了起来。“魏主任您快去看看,有医生的防护服在污染区刮破了,怎么办?”

魏守丰立即冲到潜在污染区一脱区门口查看情况,原来医生的防护服腿部被利器划破一道长口子,露出了里面的刷手衣。魏守丰马上安慰他不要慌,全程指导其按照流程规范处置,正是有专家们的精心指导,才化解了一次次院感危机,化险为夷。

6个小时一班次不间断值守、诊疗护理、消毒消杀、发餐收餐、清理保洁……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充满风险的“规定动作”,是市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的日常。

从手卫生到穿脱防护服,从配备消毒液到诊疗操作步骤,从消杀护士工作规范到终末消毒流程制定,70天以来,每一项工作操作的熟练度,似乎已成为了院感人员的“肌肉记忆”。

担当与奉献

刷手

面对风险的坚守和温暖

这是一场温情守护的保卫战。

在隔离病区,医护人员不仅要负责患者的医疗救治,还要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

医护人员接送患者出入院早已习以为常。淄川区一名患者病愈出院,由于社区封控,子女不能出入,内科贾锡高医生驾驶私家车,行程30多公里,将患者送回社区。老人硬是塞给他300元钱表示感谢,随后他用微信转给了老人的子女。

隔离病区的患者有的因为患病担心被人误解、有的因为身体状况感到不安、有的一家多个人一起住院忧虑重重。

医护人员便主动到病房与患者聊天、安慰,讲解新冠知识,指导如何配合治疗、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与他们交朋友、加微信,让患者彻底放下包袱,打开心结,接受规范治疗,尽快康复。

救治的患者中有上到87岁的老人,也有刚出生40天的婴幼儿,医护人员守望相助,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托举起“生命方舟”。

最后一名集中健康监测人员李先生离院时感叹:“没有你们精心照顾,我好得就没有这么快。”

疫情防控进入平战结合阶段,淄博已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美好生活的门再次推开。

编辑:孔鼎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