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平是关羽的义子还是亲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为何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关羽义子?)

关羽在中国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武圣人,是忠义品德的代言人。自明清以来,随着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关羽逐渐被封神,他的传说也被家喻户晓。很多民间的老百姓对三国的历史知之不详,以演义的故事情节代替了对真正三国时代的认知,以为关羽的长子关平真如演义中所说,是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所收的养子。实际上从现有史料来看,关平并非关羽的养子,而是他亲生的长子。他是关羽与第一个妻子胡氏所生,从小就跟着关羽南征北战,荆州战败后同时被俘遇害。


关羽及其族裔的私人信息,在正史之中记载非常稀少,但在地方志、稗官野史和文人笔记中存在相当多的资料。由于关羽被道教尊为关圣帝君,所以道教典籍之中有不少关羽的记载,其中也包括很多关平的资料。从这些资料来看,关平是出生于汉灵帝光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78年,是关羽的嫡长子,由妻子胡氏所生。公元220年,关羽在荆州战败,父子俩同时被俘遇害,当时关平四十二岁。关平遇害后,他的妻子赵氏带着儿子关樾到安乡避难,改姓门。直到西晋平吴后,他们才改回关姓,然后有了荆州关氏这一支脉。


道教虽然是宗教,典籍中常常有神话存在,但在个人历史上还是比较尊重事实的。这些资料都可与荆州当地的《江陵县志》对应,而且当地的文献中有比道教典籍更为详细的记载。比如在地方志中记载,关平的妻子为赵氏,是镇东将军的女儿。查蜀汉典籍,我们会发现镇东将军是大名鼎鼎的五虎将之一的赵云。也就是说荆州关氏是关羽与赵云的后裔,这出身比很多谎称关羽之后的甩出八条街。而关氏在荆州扎根后,将祖宗祠堂迁移到关羽在当阳的陵墓,以关羽的守陵人自居。明清之后关羽封神,荆州关氏也被朝廷看重,历代皇帝都有封赏。


那么问题了来了,既然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要把他设计成义子呢?在我看来这是小说中剧情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的塑造关羽这个忠义的形象代言人。忠义在古代有多重含义,我们常见到的是兄弟之间的义,而君臣之间,父子之间也有义。为了把父子之间的义表现出来,作者将关平设计成了义子的关系。因为如果关平是亲生儿子,那父子之间亲情大于义气,就有些喧宾夺主,不能很好的表达父子之间的感情。而这种设计也是将关平与刘封做对比,使得剧情上更有张力,人物上更加丰满。


在小说的蜀汉阵营中,刘封是第二代角色中比较重的一位。他是长沙刘氏的外甥,罗候名门寇氏之子,被刘备收为养子。在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中,刘封大出风头,把曹操搞得狼狈不堪。曹操气急了大骂刘封为“假子”,这也说明了刘封并非刘备亲生儿子的状况。然而刘备对刘封的才华很看重,甚至一度有将其列为继承人选的想法。这个想法最终被关羽所阻止了,所以刘封与关羽的关系向来不好。而关羽是比较注重传统的人,他对嫡子、养子、义子、假子等各种亲属关系看得很重,所以多次劝说刘备立刘禅为世子。


关平义子的身份实际上便是与刘封对应的,这种用身份对应的写法,来彰显人物的特点是罗贯中在小说中常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在东吴战场的故事中,刘表的儿子刘琮就常常拿来与孙权做对比。因为孙权和刘琮都是乱世崛起的二代,他们父辈是虎踞江东的孙坚和统率荆襄的刘表。刘表在长江上游,孙策在下游,双方争斗不休,最后孙坚兵败被杀,孙策被迫带着全家人投靠袁术。在第一代的争斗中刘表胜过孙坚,而第二代则是孙权强于刘琮。所以才有了曹操那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子蠢如豕”。


关平的身份与刘封对应,是关羽与刘备之间兄弟之义,君臣之义的延生。刘封与关羽有嫌隙,在荆州之战中拒绝了出兵支援关羽,必须承担失去荆州的部分罪责。这不但是对与刘备父子之义的违背,也让刘备背上了违背兄弟之义和君臣之义的污点。而关平与之相对比,则更加的体现了关羽在教子方面的成功,也表现出关平对父子之义的尊崇。从关平和刘封两个人的对比来看,显然关平比刘封的品德更高尚,更值得推崇,更符合古人的道德观。而刘封这种因为私人恩怨就置国家大义于不顾,更看重私人权势和野心的做法,在古代是要被人唾弃的。


这种写作模式在当时还是很新奇的,现在已经成为小说写作的传统套路。这种剧情也是在明清时期对关羽神话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宣扬道德上忠义的的艺术表现手法。小说中的关平虽然出场次数不多,对话也很少,但寥寥数语中就把这种给对立的身份和不同价值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不论是刘备与关平的第一次见面,刘备和关羽之间谈到关平,这些场景都可以和刘封剧情中的类似场景对应,这说明作者对此也是精心设计过的。而这种设计真是为了凸现父子大义的需要,而且已经超越的私人之间的亲情。


站在关平的角度,在被俘的当时并非没有活着的希望。实际上从很多史料上看,孙权也是有劝降关羽的需求,也不想与刘备撕破脸皮。毕竟北方有个强大的对手盯着,如果孙刘联盟崩盘,占便宜的只能是曹操。而荆州本身也不是刘备独占,实际上是处于三家分分割的态势。当时曹魏占襄阳,孙权占江夏,刘备占江陵。孙权夺取荆州只是对土地的野心,而不是要与刘备全面开战。可以说假设关氏父子能认怂退出,那还是有被放归的希望。后来被俘的廖化从东吴回到成都,便是这种情况。


但是关羽并没有考虑过投降的意见,在被俘的那刻便做好了舍生取义的打算。这是关羽对刘备的忠义,既是君臣之间,也是创业兄弟之间。而关平作为关羽的儿子,本身对东吴来说是很好的突破口,可以借此用亲情来突破关羽的心里防御。最后关平与关羽同时遇害,这也说明了在亲情上东吴并未有所突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后来才有孙权把关羽头颅送给曹操,然后有了移祸江东的故事。这些细节上也说明,关平对国家、对父亲也是有大义的,而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作者在小说中,也把这种忠义完全表现出来。


关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