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起义军(三国正史上张角不过是个神棍,为何能够组织起那么大规模的起义?)

三国正史上张角不过是个神棍,为何能够组织起那么大规模的起义?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东汉末年的人民,对东汉的中央政府非常失望,因为皇帝号称天子,所以老百姓们顺带着对老天爷也很失望。


黄巾起义

当时的情况是,东汉政府边疆战事不断(对西羌,曹操后来在述志令说的征西将军,其实是一语双关,年少时想要征讨的是西羌,后来想要征讨的是马超韩遂);朝廷的朝政极度腐败,宦官和外戚斗来斗去;更要命的是,连年大旱粮食极度欠收。

正所谓久旱瘟神来,老百姓不但要饿肚子,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所以说,天下将乱,必有妖人出。这种时候往往也是懂得装神弄鬼的人翻云覆雨的好时机!


安慰剂效应

张家三兄弟又不是大夫,只会用念咒画符这种方式替人治病,怎么也能治得好呢?

其实这里就涉及到现代医学的两个著名心理效应理论——经验治愈效应,以及安慰剂效应。

人的身体本身是有抵抗力和免疫系统的,可是在心理实验里面,人们更相信名气更大的、治愈人数更多的医生,就算两位医生开出一模一样的感冒药方,旧医生组的病人痊愈所需时间普遍比新医生组的病人要短一些。

而一直到今天,所有的处方药和治疗方法,其实都含有20~90%的安慰剂效应,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小病小痛的时候,你吃不吃药其实效果差不多。

所以在那个劳苦大众得了病,却又饿着肚子没钱治疗的时候。张氏兄弟的符水,同样可以起到一种安慰剂效应——既然医不起,那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被他们治好的人一定会将他们的法术和本事到处宣扬,而治不好的人却不大可能讲他们的坏话。

时间一长,经验治愈效应,安慰剂效应再加上蝴蝶效应。相信自己是被他们治愈的人就越来越多,他们的能力自然就被传了个神乎其神——成了救世主。

于是张角自己也以救世主自居,宣扬苍天确是生病将死,替代这苍天的,将是黄色的天。老百姓们如果能在甲子年三月初五日,头裹黄巾,便能于天崩地陷、宇宙换一纪元之时获救。


张角

张氏兄弟活动了许多年,遣派大弟子八人分头到各地区活动,吸收了三十六万左右的徒众,以一万人为“一方”,有些方超过一万,有些方不到一万。

每方,设一个“大帅”。这三十六万人,遍布于十二州之中的八州(一半以上):位于今日河北省的冀州、幽州,位于今日山东省的青州、兖州,位于今日河南省及湖北省、湖南省的豫州、荆州,位于今日江苏省的扬州

这三十六万左右的信徒,都加入了张家的黄巾组织,成为两次起义的骨干。

张角甚至还收买了皇帝身边的中常侍封諝与徐奉二人作内应。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张角预定在甲子年,(光始七年即公元184年)三月初五日,所有徒众同时举事,一概以头裹黄巾为号,让华夏大地真的来个一夜变天。

但是由于有一个姓唐名周的叛徒向汉朝政府告密,起义不得不提前在二月某日举行。唐周的告密,使得一位负责洛阳地区的大帅马元义被捕并车裂;也使得宫内宫外有一千多名徒众被捕、被杀。否则,洛阳可能真的会在三月初五日一夜之间被马元义率领的这一支黄巾军占领。

起事当天,张角在家乡冀州巨鹿郡,自称“天公将军”,让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后汉书》和《资治通鉴》,均说张宝是老二,张梁是老三。而司马彪《九州春秋》与袁宏《后汉纪》,让为张宝是老三,张梁是老二。个人觉得《后汉书》更靠谱一些,天地人嘛,张宝当然是老二)。


张角的黄巾徒众

张角的黄巾徒众,到处攻城略地,遇到衙门就烧。汉朝的地方官吏敢抵抗他们的很少。不到十天,就“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南阳响应的是张曼成。在河北蠡县之南博陵的,是张牛角。张牛角战死以后,由褚飞燕继为头目,后来褚飞燕改姓名为张燕,不久便把部队增加到一百万人左右。此外,各地的重要分子有李大目、张丈八、陶平汉、雷公、白雀、波才,等等。

由于东汉政府的积极镇压及皇甫嵩等人的出色军事能力,仅仅九个月之后黄巾起义的主力就被扑灭了,老百姓并没有盼来黄色的天。但是四年之后,一度被击败散落民间的起义军再度起事,依然头裹黄巾,再次在东汉大地上陆陆续续奋战了四年。


黄巾起义的主力被扑灭

就在第二次黄巾起义时,刘焉向朝廷提出设置州牧这一最终毁灭东汉王朝的建议,并得到采纳。

所以说黄巾起义虽然失败告终,但他们依然是东汉王朝最早的掘墓人之一。

张角

以上内容文字部分为自家讲谭原创,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收藏、分享。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大家!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