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今日有幸读农伯兄推荐申华控股,娇小身躯躺倒地板,令老夫驻足难行。遂深夜挑灯细看,果然绝世白菜。读完此文,买定离手!
一.何谓上海老八股?
老八股包含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等八家公司,开启中国股市发展先河。这是一种历史遗产。
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12-19开始营业,上证指数1990-12-19开始发布,基点100点,上海“老八股”指最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八只股票,分别为:
1.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上市日期:1990-12-19
600653申华控股(申华电工)现价:4.57元
2.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1990-12-19
600654飞乐股份现价:10.39元,停牌重组进程中
3.豫园旅游商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1992-9-2
600655豫园商城现价:14.58元,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
4.原名: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现名:上海仪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1990-12-19
600602仪电电子现价:9.11元,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
5.原名: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名: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1990-12-19
600656博元投资现价:7.52元,停牌重组进程中
6.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1990-12-19
600651飞乐音响现价:11.72元,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
7.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1990-12-19
600652爱使股份现价:17.98元,完成重组更名为游久游戏
8.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1990-12-19
600601方正科技现价:9.03元,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
老八股的问世,这是一种历史遗产。由于远去的时光,才让我们感到它们曾经存在过的价值,曾经发挥过的作用,曾经留给我们尚未开化的市场经济的朦胧记忆,在当时中国既没有交易所,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市,“老八股”的出现必然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
作为老八股的申华控股,现价只有四元出头,白菜价,两市唯一!
二.申华控股的前世今生
1986年6月,上海市孙桥乡副乡长瞿建国创建乡镇联合体申华实业。瞿建国绝没有想到他一手创办的企业申华实业会在20年内,不仅是股本从区区100万元裂变成14.55亿元,企业本身也在一个叫仰融的人手中变成一个迷宫一样的企业,最终却承载起了一个省的汽车梦想。这一切有实现的可能性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实现的方法则是得益于二级市场上的股权运作。
前世:乡镇企业上市
1987年3月,申华实业斩断与乡镇府的关系,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其负责人瞿建国也辞去公职。申华实业虽然股票得以成功发行,但却迟迟不能上市流通。一些性急的投资者一心想退股,瞿建国只好借钱来买股票,以至瞿建国本人持有公司不小的股份额。之后,他为了股票上市之事经常跑证券部,该部负责人希望瞿建国帮忙推销股权认购证,瞿建国本人又自己解决掉700张认购证的“包袱”。殊料,30元一张的认购证,后来炒到1万多元,瞿建国因此净赚了500万元。
1990年,申华实业作为全流通股票挂牌上市,其主营业务包括客运、房地产、酒店旅游等业务。
轮回:万科匆匆走一回
与多数全流通股票的命运一样,申华实业的控股股东的变化频率也相当快。但在1999年仰融进入前,无论第一大股东如何变化,瞿建国本人都牢牢掌控着申华的控制权。
1993年11月10日,宝延风波平息没多久,深万科发布公告,深万科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申华实业5%股份。受万科举牌公告刺激,申华实业股价涨至70多元,众多投资者纷纷跟进,以为这又将是一次控股权的大换手。殊不知,万科参股申华只是因为两者业务结构的相似,以及希望由此发展万科本身在上海的业务。王石表示万科不会改组申华董事会,其本人也愿意作为瞿建国的助手,为发展申华作贡献。
1994年3月31日,《中国证券报》在第四版上刊登万科4家A股股东授权万科B股股东之一君安证券所作《改革倡议——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其中对万科参股申华大加指责。王石虽对此并不认同,但其实在1993年末万科就已经开始减持申华的股票。1993年底,申华工贸持股3.74%,依然是第一大股东,万科持股比例已经降为2.92%。在后来的两年中,万科继续减持,直至1995年从申华前10大股东名单中退出。
君安合作与反目
同年,申华工贸及瞿建国等与上海太阳海设备有限公司发生股权纠纷,申华工贸退出但太阳海也没有进入申华实业,而1995年瞿建国以0.69%的持股比例,俨然位居第一大股东之列。此时申华实业的股权分散的程度已经到达历史最低点。1996年,正在加拿大度假的瞿建国突然收到公司常务副总发的传真件,得知广州三新公司已收购了申华实业5%的股份。在出国前,瞿建国将公司印章交给自己的得力助手,却不料遭遇公司6名董事的集体“逼宫”。瞿建国回国后,亲自去了趟广州,认为三新并不能管理好申华实业。瞿建国立即采取反击行动,通过法院起诉查封印章;并寻求与君安投资的合作重新取得控股权。几天后君安举牌公告,以持有申华7.063%股权的微弱优势压倒三新公司的7.038%股份,入主申华。君安投资取得控股权后,继续增持申华实业的股票,1996年底共持有公司15.19%的股份。
君安入住申华后,派来年富力强的年轻管理人员,瞿建国仍是董事长,但离开管理第一线。1998年7月,君安高层出事后,瞿建国在管理层的一致要求下,重新掌控申华。但瞿建国在收购江西省最大的民营科技集团江西科环集团时与君安产生分歧,临时股东大会上该项收购提案未被通过,最后瞿通过分拆收购的方式得以实现。
1999年,君安投资与瞿建国反目,以瞿建国“侵权和非法投资”为由,将其告上法庭,这也创下了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例大股东状告公司董事长的例子。一时间,君申之争成了市场竞相关注的焦点。这时候,仰融和华晨进入了瞿建国的视野。
华晨入主申华
1992年,仰融携华晨汽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凯旋归来,面对国家领导人“股权算谁的”的发问时,仰融回答:全部是国家的。对于股权的归属,甚至也有仰融笔迹为证是属于国家的。随后,国资局发文,授权仰融托管华晨汽车股权。有了华晨集团后,仰融找到了将产权归属个人的一条通道。2001年,华晨集团再次更名,变为申华控股;同年11月,仰融将君安投资从华晨系中剥离出来,更名为正国投资,原君安投资的股东珠海华晨和上海华晨退出,中国正通控股、宁波正运和沈阳金杯分别持有正国投资50%、25%和25%的股份。仰融为正通控股的法人代表。其后,正通控股将其持有50%正国投资股权转让给宁波正运,至此宁波正运共持有正国投资75%的股权,从而成为申华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宁波正运实业的股东为宁波保税区升荣机械有限公司(持股54.7%)和宁波国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持股42.7%)。其中,升荣机械为台商独资企业,出资人就是台商秦荣华。而国雅公司的股东则为秦荣华(持股50%)和台湾敏孚(持股50%)。同时,秦荣华又是敏孚100%股权的出资人。至此,申华这条线的控股股东已经从下到上最终可追溯到国内自然人。据称,秦荣华与仰融有着超乎寻常的默契关系。
今生:国家收回控制权
2002年,仰融在宁波设立宁波正通汽车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运作中华轿车和宝马轿车的配套项目。宁波正通的注册金达10亿元之巨,设计能力是年产发动机30万台。此举明显是激怒了拥有汽车梦想的沈阳市政府。
2002年6月19日,华晨汽车宣布解除仰融董事局主席职务,仰融也将其所有香港华晨汽车股票悉数抛尽。而在申华控股这边,2002年9月,辽宁省政府接收工作组与台商秦荣华协商,秦同意将其法律关系上所持正国投资和宁波正运的产权和资产,全部无偿转给辽宁省政府;当月27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因宁波正运与仰融发生借款纠纷,冻结仰融所持全部申华控股的股票。
2002年12月,宁波正运将其持有深圳正国75%的股权分别转让给沈阳汽车工业公司(51%)和沈阳汽车股份公司(24%)。
2003年8月,工业公司和股份公司将其持有正国股权转让给华晨汽车集团和珠海华晨。至此,申华收归国有的工作全部进行完毕。
三.投资亮点
1.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广发银行股份共计2.24亿股,持股比例为1.4517%,为广发银行的前五大股东。该行从立行之初的15亿元资产成长为今天资产规模达1.5万亿元的中大型银行,连续多年入选英国《银行家》评选的“全球银行1000强”,且排名不断提升,2013年跃升至第118位,达到立行以来的历史最高排名。广发银行正积极筹备上市,一旦上市,申华控股的净值将至少增加218亿元,对应其总股本17.46亿股,则每股增值12元。
2.申华控股与合作伙伴中国风电已累计出资20余亿元,分别在内蒙、辽宁两地先后投资兴建了总容量为30万千瓦的6个风力发电场。其中,除了在建的内蒙头支箭风电场之外,包括地处内蒙的太仆寺旗、武川,以及地处辽宁的马鬃山、曲家沟和西大营子等5个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的风电场已建成且实现发电。
3.申华控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收购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2010年6月,股东大会同意公司以2.5亿元受让华晨汽车集团持有的辽宁丰田技校100%股权。交易标的主要财务状况:2010年1-3月,经审计的资产总额15125.81万元,净资产13376.9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852.36万元,净利润998.31万元。丰田技校目前在校生6693人,其中:高职教育生2628人,高级职业技能教育生2579人,中级职业技能教育生1439人。现有195个班级。公司目前正大力拓展汽车后市场产业,无论是汽车销售维修,改装车业务还是零部件制造,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有了丰田技校做后盾,公司发展中的专业人才瓶颈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同时该学校资产本身具备一定升值潜力。
申华控股——控股北京中基教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比例为55%。
四.未来的重组方向猜想
1.关于广发银行的重组传闻。有传闻指出,广发银行借壳申华上市。两月前,我是认为广发行是没有必要借壳申华上市的,当时在怀疑中信任度不到5%,或者说我觉得根本不可能,完全是空穴来风。因为,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翘楚,在国家鼓励发展资本市场的时候,广发行是够条件上市的。也就是说,根本无须说明壳,广发行直接就如同交行、建行、南行等直接全新上市即可以了,那时候,广发行还可以向人们全面展现其秀,她没有必要嫁给一个二班老头。但到今天,当广发行上市的先天性优势条件已经丧失,当国家鼓励优惠策促成上市公司在7、8、9月之间密集上市的当头,当时那么大好环境时机下,广发行没有上市,其机会也就丧失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随着大盘红筹回归、基金发行紧缩、银行利率提高、金融体系完善、调整策推进,广发行直接上市可谓难度倍增,能否成功上市前途莫测,上市成本剧增,上市时间无限期推迟。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广发行战略不可能一成不变。而作为占有广发行4亿多股份的申华,作为广发行五大股东之一,如何实现将申华这个股东与广发行捆绑在一起,也应当是广发行应当考虑的思路。而广发行借申华而上市,利用申华扩股融资,不失为省事、省时、省钱、省力的好办法。既符合鼓励做大作强企业的策,又可以轻易获得申华几十个优质子企业;关键是,作为入主广发的东家花旗来说,可以得到申华子公司和子企业的许多经营牌照——而这些牌照是不可估价的无价之宝,现在要介入可能花天价也未必能办下来。因此,现在我特看好广发介入申华,即使广发不介入,申华也必将得到花旗等类似外资公司的关照。而申华之前已经得到花旗巨额贷款关照和融资担保关照。我想,从当初的传闻到步步实施,传闻正在一步步变成可能。有人说,方已经澄清,没有此事,公告也未公布任何进展,但是,要相信,既然530当时都澄清了没有此事而后又突然半夜鸡叫,那么上行下效,或者可能做得更好更绝的招都有可能。所以,我认为,现在至少要将这条重组传闻的信任度从5%增加到50%!
2.关于与五粮液(题材,主力,敢队)合资建厂的传闻。据传,申华与五粮液在绵阳合资建造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这传闻未见于任何公告,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各地消息当中得出结论,该传闻绝非无风起浪,而是已经在。据四川朋友告知,目前五粮液公司已经在征地,项目应该是生产轿车。我想,这符合我对于两企业的研究。申华、金杯、五粮液,一个有技术,一个有现金。一个技术急需转化为生产力,一个现金需要产生利润。于是,合作不是没有可能。何况,现在五粮液在茅台的绝对压制下,白酒行业已经夕阳无限西下的情况下,及时转产无疑是明智之举。而申华在这一中的角色我们如何看呢?企业增加盈利能力,降低风险自不用说,关键对于我们散户有一个特大的好处是,五粮液就要成为申华的股东。联想到最近副总裁的辞职,我想这绝不仅仅是巧合,我想年报前后当见分晓。此大股东重组传闻可信度,个人认为应该在80%以上。以往四川重庆知悉内情的朋友加以补充。
3.关于华晨中国整体上市的资产注入猜想。华晨美国退市,肯定是在为在实现整体上市铺路。而华晨的高明之处,在于准确无误地领会了意图,避免了现在一些多地上市企业同股不同价的尴尬和麻烦,可以直接简便地实现国内改造上市。而华晨的资产注入猜想和方向有两个,大家都知道,以前各媒体已经广泛清晰透彻地分析华晨资产注入金杯更多,也更有利于控制企业,更有利于平衡关系。我个人也很赞同华晨将资产注入金杯,那样华晨即可以更加专注于金杯,那样申华实际上就被边缘化了,也符合近来申华大股东减持的实际。这其实也好,如果华晨整体上市注入金杯,那么就给了其他人觊觎申华的机会,实际上等于华晨主动放弃申华。这也就更好解释华晨为什么要减持申华股份,我们就可以认为华晨减持申华实际上是与新股东对敲,而且是有目的地打压股价以降低收购成本。所以,这样是皆大欢喜的良好结局。
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我们所愿,问题的关键是,华晨未必愿意放弃申华。申华依然是华晨的掌上明珠。华晨的减持,其实是在华晨集团现金流到了非常困难的时候采取的一项冒险举动。是华晨通过查看申华目前没有出现其他机构主力明显收购意图的后,做的非常冒险的举措。也就是华晨在高价抛售股份,然后利用市场调整待资金回笼充裕后在低价再接回来。而如果在这一阶段,申华突然被某实力机构看上而举牌,则华晨对申华的控股权岌岌可危,那时华晨将悔之莫及,悔之晚矣;而如果申华已经有新主力提前介入并隐蔽建仓,如果新主力不友好而发动抢筹大战,也将使华晨陷入万劫莫复之境,而这种可能性已经从股价异动上有所体现。
现在华晨要赌的就是运气,但是好运是否能接连降到华晨头上呢?华晨的这一着显棋险招能否平安过渡呢?如果华晨要平安过渡,那么近期,解禁的金杯股份就危险了,可能华晨要用金杯的售股收益来,用来增加持有600653的股权。因此说,5元-6元是653的安全介入区域,5元以下的一切操作,完全应该是申华的对敲。毕竟没有亏损的散户愿意在5元以下割肉。
而事实上,如果没有治因素,抛开其他理性分析,完全从经济角度和获利最大化角度看,华晨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应该是申华,选择申华才是理性的最优化选择。
主要包括理由如下:
一是金杯股份已经持占中华轿车股份37%,两厂没有合并必要。
二是中华品牌不能与金杯品牌合并。金杯已经从过去的辉煌品牌沦为三流品牌,如果将中华轿车并入金杯,可能直接导致销售红火朝天的中华品牌轿车一下跌入低谷,一下从明星品牌将为三流档次,可能有人说,可以将金杯更名,但仅靠更名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所以祁总上来后,第一招就是及时将金杯造的车和中华车严格区分开来,强调中华车与宝马才是一个血统。现在人们买中华尊弛俊杰都是冲宝马血统去的,现在人们在买尊弛俊杰到底是与宝马共线还是与好不容易让大家分清血统,如果再将其融和起来,难免使自毁长城。
三是从融资考虑,金杯属于ST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不是那么方便,融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即使要选择金杯,其融资时间也是要等其摘帽以后。
四是即使出于治考虑,照顾辽宁方面情绪,即使错误地将中华轿车资产注入金杯,但华晨宝马部分资产肯定也应注入申华。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华晨重组哪一家,真的无关紧要,也无须去争,重组那一家都对申华时非常有利的。可以说申华立于不败之地。
这里说起重组收购,插一点就是,当初华晨收购中华轿车厂的时候,花大价钱收购这个拥有中华品牌但实际上已经负债累累完全破产的企业,当时仰的举动非常不被人理解,甚至认为是仰洗钱的举动之一。今天中华轿车凭借其品牌优势换回国爱国情绪并促使销售突破十强时,回望仰融是多么富有前瞻性。其谋略和布局,让人不得不和他一样,更加地喜欢申华。而通过这一现象我们还可以理解一点是,今天申华的电子商务、纳米、生物科技虽然没见任何效应,但牌照仍在,牌照就是金钱,就是资本,就是个宝!所以,那些东西,终究有一天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而这些也应该是其他主力可以介入的卖点!所以从这些意义上说,不管传闻真假,申华股东搬风应该是铁板丁丁上的事情,关键考虑的是时间问题。
4.关于进入新能源领域背后带来的重组猜想。
突然入风电领域,我们姑且不讨论其风电前景的巨大、国家策的鼓励支持、利润回报高低和成本高低,我们仅分析介入新能源而且是介入不久就得到出台策鼓励的领域,使率先于他人进入的企业之一,申华的这一举动背后的深意我不想分析。申华背后没有深厚的背景,没有特别人物的关照,没有特殊的背景,申华是没有这样的敏锐性的。也不可能采取这样的动作。而传闻中,认为申华新近股东是能源类企业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个人认为还是不是很大,毕竟看好申华的机构虽多,但目前没有明显动向表明要能源企业争夺申华。我们更应该将申华这一举措堪称是主动性战略。而如果要真是能源类企业收并申华的话,可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级别的才够格,而这级别的有没有功夫和时间来照管申华还很难说。而如果真的实现了传闻所说的,那么我们梦想中的、如同手机呼机交话费送机一样的、加油就送车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中国岂不是太超前太创新了些?那样两大石油巨头的争夺岂不是过猛了些?
所以,申华重组传闻,还是要相信,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有风就会起浪。所以,用自己的火眼金睛,透视申华,在高度关注的同时在适当的位置适当的时间果断建仓!重组是板上钉钉的事实,现在的四元出头的价格,未来无论何种方式重组,申华的股价将变身为20或30或40元,不会让你等很久。这样的白菜价格的申华控股,你不想拥有吗?
职业投资者都上的网站--淘股吧(微信号taoguba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