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老总郭台铭(郭台铭公开站队美国,扬言:中国市场离不开我,如今付出惨痛代价)

最近有这样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刷屏: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位网友通过举例的方式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说:“像任正非这样儿的,叫企业家,虽然他也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不含糊,这样儿的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是要对国家负责的;至于商人嘛,像郭台铭这样儿的就很典型呀,穷极一生追求利益,见风使舵玩儿得那叫一个没脸没皮。”

还有人说:“大陆绝不接受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人。”


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对于这位富士康的领头人,太多中国网友都不愿意买账,对他的贬斥评价可谓一骑绝尘。那么这位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到底做了什么见风使舵的事情?遭到中国网友的排斥之后,富士康的未来还会好吗?本期,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郭台铭那被人嫌恶的“成功学”。

中国台湾出生,事业首创成功

“名将郭子仪你们知道吧?那可是我们家的老祖宗,我是正经的名门之后。”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郭台铭这么介绍自己。采访播出之后,观众们对他嗤之以鼻:“一个只看重钱的人,干什么要跟名人扯上关系啊?为了名声又在撒谎了吧?净往自个儿脸上贴金。”


事实上,郭台铭的祖籍确实在中国大陆的山西,他们家是在郭台铭父亲这一辈儿搬去台湾的,郭台铭是在台湾出生长大的。至于他是不是山西的后人嘛,这个问题就尚待商榷了。

1950年在台湾出生的郭台铭,家中并不富裕。见多了窘迫的境况,郭台铭就一心想要多挣钱,除了给人家打工,他也在谋划着自己创业。“那时候想啊,只有自己开公司,才能让经济状况好一点,让家里人生活好一点。”

有了这个创业的想法之后,郭台铭就一直在为此努力和筹备。1974年,他24岁的时候,在台北成立了一家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郭台铭之后致力于发展制造业的事业轨迹,从这家第一次成立的公司中就可见一斑。


富士康老总

不得不说,郭台铭在经商这一方面还是有些天赋的。公司成立以后,他努力出去应酬接单,招募员工做事,经营的战略和策略都特别准确。因为有了这些积淀,郭台铭的公司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家人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在这一次的创业当中,郭台铭要经常跟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打交道,因此他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在之后,他那个被人评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步锻炼起来的。

虽然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郭台铭却并不满足。台湾始终是个小地方,他想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因此把眼光投向了中国大陆。郭台铭一直在研究大陆的相关经济政策,希望能够赶上东风,壮大自己的实力。


国家政策扶持,深圳再创辉煌

有了想赶上中国那一股经济特区东风的想法,1988年,郭台铭将自己的全部身家搬到了广东深圳,想在这儿发展。离开台湾之前,好友询问他:“为什么在这儿发展得好好的突然要搬地方呢?”

郭台铭用极有远见的目光回答:“现在的深圳,原材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买方市场,特别便宜。廉价的生产成本,能够换来更加高额的利润。再加上现在政府大力扶持经济特区,我敢保证,深圳绝对会是我的福地。”


事实证明,郭台铭的预想没有错。在深圳,郭台铭牵头成立了富士康集团。最初,产业发展从零开始还是比较艰难的,郭台铭更是因为应酬,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他忙着找客户谈交情,忙着找机关工作人员拉关系,忙着协调管理公司内部的员工结构。在郭台铭的全力付出之下,富士康渐渐走上了正轨。

在1996年,郭台铭和富士康迎来了转折点。这一年,富士康在和韩国的一家著名的制造业公司LG在竞争康柏关于电脑机壳代加工的订单。按常理来说,富士康是完全没有竞争优势的,生产没有形成专业化的规模,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也还在摸索之中,相比于对手这种成熟的制造业公司,富士康几乎没有胜算。


但很幸运的是,郭台铭和富士康得到了深圳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之下,郭台铭拥有了规模化的技术工人和一批相对先进的生产设备。就这样,在交付产品截止日期前的几个小时,富士康才终于完成了任务。

有了这个契机,富士康的发展一发不可收起来。郭台铭一手打造了龙华园区,将富士康的生产又推上了一个台阶。慢慢地,他们拥有了更多更有名的客户,比如说索尼诺基亚,甚至连国外的苹果公司,都会专门来到中国找到富士康合作代加工。

这个时候的富士康,基本能够称得上是国内制造业的巨头了,基本垄断了电子产品的制造业市场。


摇摆投向国外,产业盛极而衰

富士康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国内政策的支持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然而很可惜,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感念国家的鼎力援助的。2019年,在郭台铭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公开放话说:“中国市场离不开富士康。”在他的眼中,是富士康给大陆经济赏饭吃,没有富士康对GDP的贡献,中国经济什么都不是。

这话是在郭台铭事业大获成功之后说的,用他的话来说是自己的“成功学”。但很明显,中国人民对于这套“成功学”并不买账,连带着对郭台铭这个人也嗤之以鼻。就连中国的经济学专家也公开指责郭台铭:“若非吃了国民经济的红利,富士康的产值不可能会有这么高。如今对方一番说辞,属实没有良心!”


郭台铭不仅在言辞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在行动上同样也是严重背离国家和人民。中国和美国爆发贸易战之后,郭台铭竟然公开站队美国。郭台铭在富士康内部发出指令,绝大部分国内厂房都关闭了,相应的岗位都进行了大量裁员,造成了大量人员非正常失业。

这些被关闭的厂房并不是彻底停止生产,而是搬出了中国,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落脚。在郭台铭看来,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优势,而东南亚国家则能够提供这种便利。另外搬出中国,站队美国,还能得到美国政府的经济援助,基本上苹果的订单能够全部揽在手中。


只能说郭台铭算盘打得很好,却没有料到天灾来袭。从2019年年底开始,新冠疫情暴发,逐渐肆虐全球。咱们中国倒是采取了很好的抗疫措施,但东南亚国家可没有咱们这个国家实力和反应速度。因此富士康大量加工厂被迫停工,手中的大批订单,只能依靠小部分其他安全国家和就在国内的工厂来完成。很显然,富士康产值跟不上市场,盈利大量缩水,经济面临严重崩溃。

妄图重回国内,市场却已流失

严重的经营失利面前,郭台铭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他又想回归国内的生产市场。但是,出去容易回来难呀。一方面,是人民不支持,大家都在网上抨击他曾经的言论,抨击他做出的行为。不得人心的郭台铭,招不到员工。很显然,也成不了大事。


那一句他说过的“我其实一直在谋划着回国”更是被网友们大批特批,人们都说:“我们中国也不是谁想走就走想回来就能回来的地方,我们只欢迎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墙头草什么的趁早靠边站。”

另一方面,郭台铭将大量工厂搬去国外之后,国内的市场就被竞争对手纷纷抢占了去。不说多的,就说近些年在制造行业崛起最快的比亚迪,人家不仅抢占了大量的手机制造加工市场,还进军了手表、电脑等更多电子产品的领域,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甚至还拥有了芯片核心技术。相比之下,富士康明显被压了一头,产值上不去,甚至连最引以为傲的苹果的订单都保不住。


只能说,时间不等人,你可以犯错,但你犯错的同时,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同时,你的竞争对手正在不断进步,不断壮大,向上攀爬的对手,一定会碾压往下掉的你。郭台铭也许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为时已晚。那些曾经的错误决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势必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结语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一直在强调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很明显,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助力,而集体的进步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企业就是一个集体,中国的企业,得到了中国力量的支持,就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就像富士康,它的起家、它的发扬光大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然而吃掉了经济发展红利的领头人郭台铭却展露了不被人民接受的态度,作出了不被人民接受的行为。那么如今,他想要为自己辩解,想要重新回来,想要再取得人民的支持,却得到了众多群众的抨击和反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