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的一场答疑直播,一位通关学员的连麦对话,让晗神湿润了眼眶。晗神发博回应到:美好励志的故事,我好感动!法考路上遇到你,真好!
而后,老瑞也收到了这位学员的来信,她又用文字完整叙述了自己备战法考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记2020-2021法考心路历程
那晚刷抖音,偶然刷到瑞达的直播间,第一次和李晗老师近距离连麦,心里特别激动,说起话来有点语无伦次。之前学习都在看录播视频,没想到第一次尝试连麦能和老师分享我的考试历程。在回想起自己备考的过程,我竟不禁落泪,熬过了那个最凛冽的寒冬,我终于迎来了春天的温柔。
说来惭愧,不怕大家笑话,我是法本,还考了法律硕士,居然今年才过了法考。
我在上学读书期间浑浑噩噩过了几年,2015年大三首次参加司考,纯裸考,只有280多分,之后的几次考试也是一样抱着躺平的心态,那时候的自己没有痛下决心努力通过考试,每天上完课后剩下时间看小说、打游戏,看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存侥幸,试图利用薄弱的基础通过这“天下第一考”。当时我在一些网站上搜索一些法考经验贴,多是一些“三个月如何过司法考试”、“一个月内教你如何通过司法考试”等等,之后的每次考试,也在考前的两三个月开始抱佛脚,天真的以为,自己具有法本专业优势这个考试可以轻松在一两个月内拿下。
毕业后,我通过校招成为了一名行政学院的老师,那是一份拥有稳定编制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我再也无需再执着考证,或许我可以一辈子这么安逸下去。可6年的法律专业学习,只做一名行政学院的老师就足够了吗?看着朋友圈里的老同学们都相继通过了法考,2020年,我下定决心,我要啃下法考这块硬骨头。
虽然有着本科的优势,但是专业丢失了这么久,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当看到有些老同学在法院里做书记员都相继通过了法考,我想,会不会每天接触案子多了,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容易掌握知识呢?我和老公商量的时候,他有点吃惊,他觉得不必牺牲现在稳定的工作去换取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况且之前考了那么多次,这次也不一定能通过,牺牲了编制,最后一场空。他的话不无道理,在我们多次商量之后,我还是下定决心,离开学校,到法院去做一名普通的书记员。
在法院比之前的工作忙了许多,有时候一整天都在开庭,临近月底也经常加班,忙到有时候一个星期都没法看书学习。但无论多忙,我像挤牙膏似的一样挤时间听课学习。基于之前多次失败的原因,我总结了几点:一是没有完整学习一轮,自我感动式努力;二是浪费时间,喜欢临时抱佛脚;三是心态过于躺平。这些毛病一定要改掉。
我住在小镇上,新工作在新城区,离家大概有50公里远,路程大概40分钟,上下班时打开车载蓝牙听课大约能听一个课时。有时去送达,我也会在路上打开音频听一听,在家做饭拖地洗澡,当做电视剧一样,一集一集地追。
2020年的整个备考过程是非常艰辛的。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爱吃爱玩的人。我与我老公是玩了8年的英雄联盟玩家,为了支持我考试,我们一起卸载了游戏,卸载了手机里的所有手游,连平时等公交无聊斗地主也卸载了,除了日常人情往来,断掉所有一切无意义的社交娱乐。也不会再去搜索一些鸡汤经验帖子,即使有时候大数据推送,告诉自己,那些经验不适合自己。虽然周末回偶尔偷懒睡个懒觉,但我看到床头贴的证书照片,又再爬起来看书。整个2020年,我的生活里,没有游戏、没有追剧、没有太多社交,所有的重心,都在备考上。
晚上7点半是我在家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如果临时晚上加班,争取在单位8点之前完成,有时候觉得回家事情太多,在单位里学到十点半左右开车回家,洗漱十二点左右睡觉。在学习完民法再学习刑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问题,虽然在不停地学习吸收,但是遗忘的速度很快,钟老师说,这个考试就是不断地repeat repeat repeat,温故而知新。之后,我开始调整学习模式,前半个小时复习昨天或者前天的知识,再学习新知识,结束一天的学习后,合上课本,回想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在脑子里构建大致的框架,在对照课本上老师拟的框架图,如果有缺漏,着重记忆。
大概学习了两三个月,我的第一轮学习结束了,心里轻松了许多,天真地以为这次可以稳操胜券。当重新翻开习题,大脑里一片空白,完全想不起知识点在哪里,即使可以回忆,但只能说出个模糊大概,李老师说过,当拿到习题的时候,你要知道他想考你什么,考点在哪里,这些我现在都还没有做到。于是,我又开始了跟课第二轮的复习。
第二轮有所侧重,把第一轮没弄清的地方再学一遍,一遍听不懂就听两遍,两遍不懂就听三遍,一直听到明白为止。不怕大家笑话,信用卡诈骗罪那里,我听了不下五遍,才理解对人对机器诈骗有什么区别。按照这样的复习模式,不懂就看,忘了又看,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坚持了大概8个多月。前前后后大概有了四五轮学习。
难道一直这样学习,神经不会有紧张,没有压力很大的时候吗?有,奔溃很多次。放弃了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生活,一直追求着不确定目标,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多少次刷真题的时候,看到打着红叉的标记,清晰地听到眼泪滴在课本上的声音,苦恼、焦虑、迷茫,所有的负面情绪一涌而来,好几个睡不着的夜里在阳台上徘徊,问自己,要不要坚持,问老天,难道所有通过法考的人都是天选之子吗,他们都有着非比常人的智商吗,他们每一个都比我聪明吗。这是一个情绪博弈的过程,如果沉不住气,就会无限反复陷入焦虑的深渊。好在,所有的坏情绪,都在一夜安眠后蒸发。
10月底客观题考试那天我像往年一样向考场走去,但这次又好像不同,至少脑子里是装着东西的。虽然答题过程有些曲折,但我想无论多少分,擦边过线应该是可以的。在考完的第二天,我倒头睡到了下午一点,那是我8个月以来睡的最久的一次懒觉。
查询成绩的时候是深夜,我不敢查,老公查的,我的手紧紧的攥着他原本不多的头发,一百九十多分,掩面喜极而泣,上半场,我赢了。下半场,继续。
因为疫情,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时间差距不到一个月,客观题的备考只是一个判断正确与否的问题,主观题的备考需要将答题思路、引用的法条依据用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在我之前备考的8个月里,虽然小有准备,却不够充分,仍不足以应付考试。主观题考试那天,因为自己的的重大失误,没有分配好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导致民法整整一道大题都没有写,从考场到停车场,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回想自己这一年多的努力付之东流,这次肯定又是惨败收场。果然我只拿了98分,哪怕我稍微答上几个小问题,都有一线生机啊。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是我第一次拼尽全力想要争取通过的考试,没想到竟是这般收场。
2021年,重整心情后,我再次踏上了主观二战的路。二战的心理压力不比前一次少,如果这次最后的机会不能牢牢抓住,2022年就要重头再来。买书、听课,又是一年。一开始我特别抵触案例,又长又绕,人物关系还特别难理清。后来听课的时候,课堂上老师们对案例的剖析非常通透,解答方式言简意赅,直切重点,干净利落,明白之后记忆很深。我从一开始一个案例需要一个小时,慢慢变成半个小时。从一开始听课老师带着分析,到自己学会分析,对照答案,遗漏的地方,想不起来的地方再翻课本。按照老师的方法,我学着打开word文档,逐渐练习答题的反应能力,再长再绕的案例,也被我一点点地啃了下来。大概到8月左右,学习瓶颈期又来了,又到了遗忘、重复没有任何进步的阶段,反复陷入崩溃、怀疑、厌烦的负面情绪中,然后再一次次调整状态继续学习。
直到正式上考场那天,我已没有任何感觉了,平时大量的训练让我在考场稳定发挥,提问的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考点大都印在了脑子里。我曾经以为自己会在考场慌忙的查询法条,但那一天,我在没有查询任何一条法条的情况下答完了所有的题目。
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是唱着歌走向停车场的。老公看着我,很有默契地牵着我的手,去商场吃了一顿美美的大餐,在江边走了很久的路。我们都知道,这一仗,稳赢了。今年出成绩的时间是早上8点,我正在忙着工作,突然收到了他发给我的成绩截图,120分,天道酬勤,那些无数个自律的夜晚,真的连老天都不忍辜负。
我开始慢慢做起了那些年想做没能做的事情。离开了法院,应聘上了一家公司的法务,从小小的法务专员变成了不大不小的法务主管,收入比以前高了许多,有能力为父母提供更好的医疗,为自己买了想了很久的东西,给老公买了想了很久的电脑。因为这两年的压力让我胖了十斤,开始健身后瘦了不少,收获了更健康的自己。下班后不再匆匆赶路,有了更多的时间驻足享受夕阳下的微风,四月的微风轻似梦,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美好,生活中的好运也接踵而至,处处充满着未来的惊喜。努力奋斗的感觉真好啊,或许到最后不必然光芒万丈,但在这奋斗的时光里我逐渐蜕变,不再享受躺平,不再畏惧困难。从21岁初次参加考试到27岁,我总算没有辜负时光,没有辜负自己。现在的生活,枕稳衾温,这或许就是杨雄老师说的,过了法考,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吧。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瑞达的老师,谢谢你们的付出和努力,改变了我的命运,在我无数次心灰意冷的时候,你们课上的每一次的鼓励都能让我重燃信心,无论是钟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you are the one you are the best”,徐老师说过“学习的路本来就是孤独的,孤独的路,走的人本来就很少”,还是宋老师的“你们只要吃透这个,小礼物就是你们的”小礼物激励法,李老师说的“法考,不是普通的考试,坚持下去才会有希望”,因为老师们的帮助,让我在学习的路上少了许多坎坷,更因为你们的帮助,我收获了一个更好的自己。亲爱的老师们,你们在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法考是一场耐力赛,不是谁比谁聪明,也不是谁比谁学的快,这条路上,也许会有人中途退赛,但我们都要怀着小小的相信继续往前走,坚信自己是能够到达终点的那个人。不和困难认输,不向命运低头,如果法考这条路不好走,大不了了多走几次。
走的慢些又如何,最终总会看到想要的风景,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熬过之后,世间的温柔,都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