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有术袁世凯(袁世凯为何被人称为“不学有术”?这三件小事足以说明一切)

晚清的那些名臣,基本都是进士出身,是以科举为起点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是清一色的进士,其中张之洞还是一甲第三名的探花郎。

即便学历最低的左宗棠,也是个举人


袁世凯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规则。袁世凯不但不是进士和举人,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可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掀起的浪花,并不逊于前面提到的那几位。

1907年,袁世凯曾和张之洞同为军机大臣,对于这二位国之重臣,时人有个评价:张之洞是“有学无术”,袁世凯是“不学有术”。

何为“学”?当然是学问;何为“术”?这个比较复杂,简单点说,可以概括为“不择手段,但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评价算是中肯。张之洞的学问自不待言,他的文章,连挑剔的慈禧都能读得击节称赏。袁世凯的“术”呢?通过下面三件小事可以略窥一斑。

第一件事:

据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女士回忆,袁世凯派人去调查事情时,有个习惯:他总是前后脚派两个人去调查同一件事情,但这两个人是互相不知道彼此的。如果二人回报的结果一致,袁世凯就会按照这个结果去处理;如果二人回报的结果不一致,袁世凯会派出最信任的第三人继续调查,等这个人回来后,谁说谎就一目了然了。说谎的那个人,会受到重罚。

因为这个办法,手下人很少敢蒙蔽袁世凯。


第二件事:

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时,正是义和团闹得最欢的时候。众所周知,义和团的发源地正是山东。因此,山东的义和团成员尤其多。

底下的州府官员,有些是支持义和团的。他们告诉袁世凯,这些人有神术,可以刀枪不入。他们邀请袁世凯现场观赏。果然,枪响后,前面的义和团大师兄毫发无损。

袁世凯笑嘻嘻地站起来,说:来,让我试试。

说话间,袁世凯掏出自己的小手枪,对着刀枪不入的大师兄扣动扳机,结果,大师兄应声倒地。

不学有术

原来,之前的那几枪,都是骗局:子弹头被事先取掉了,当然打不死人。

常言道,耳听不如眼见,眼见不如亲验。袁世凯通过亲验,验出了义和团的成色。

第三件事:

袁世凯发迹,始自小站练兵。

张之洞也曾练兵,但没有练得袁世凯那么好。对此,张之洞钦佩不已。一起当上军机大臣后,有一日,张之洞向袁世凯讨教练兵之道。


袁世凯笑嘻嘻地说: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练兵之道,不过是训练士兵 “绝对服从命令”。我一手拿着官印和银子,一手拿着刀。听话,就有官有银子;不听话,就没命。如此一来,就练成了。

张之洞听罢,久久不能言语。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