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的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小灵通:无线市话(Personal access System)简称PAS,是一种新型的个人无线接入系统。它采用先进的微蜂窝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端(即无线市话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随时随地接听、拨打本地和国内、国际电话,是市话的有效延伸和补充。2010年12月,有消息称,小灵通业务的退市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2011年全部退市。
想当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呼机、手机、小灵通,一个都不能少”。相信这样的消息能勾起不少人对于往昔的回忆,大概在十年前,笔者刚刚参加工作之际是小灵通如日中天的岁月,由于更加实惠的费率,在那个移动电话都用秒来卖钱的岁月,小灵通作为无线市话诞生,与市话同样的资费、免费接听、超长待机,以及并不贵的购机价格,使其迅速成为了移动电话的“第一替补”。
回忆到小灵通,有一个品牌是不得不介绍的,它就是UT斯达康,这加与小灵通时代共存的品牌,在2000年便于美股上市,随着小灵通业务的崛起,一度占据了市场50%以上的占有率。笔者如今还保留着一台UT斯达康UT226,翻盖设计、单色屏幕、和弦铃音,仅有65g的重量,将其放在哪里都不占地方。
而随着国内移动话费的不断下调,小灵通唯一的价格优势也渐渐弱势,再加上运营商纷纷重组与调整战略方向,小灵通与2005年之后我便再也没用过它了。相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在相同的过程,从满街小灵通到消失仿佛是一瞬间的事。这里还有国产手机企业们发力的因素,不再是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等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
今天,在淘宝搜索小灵通,依然有85款产品在销售
和小灵通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大灵通,它的外观与普通座机相差无几,只是不再受电话线限制,功能上与小灵通一样,北京地区曾经还有过70月拨打包月的套餐。随后,接过中国网通固话业务的中国联通,用新的2G电话号码换购用户手中的小灵通号码,这是第二批小灵通退网的大潮。
就像曾经的寻呼业务一样,工信部于2009年2月就要求在2011年底完成小灵通的推网工作,但是到2010年出依旧有4000万的小灵通用户在使用。各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了相关优惠服务来抢夺这个大蛋糕,直到今日的停止服务的消息,小灵通终于走到了它自后的时刻。
再见小灵通!再见那个呼机、手机、小灵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