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性和盲目性的区别(名词解释-国家论)

国家是政治认同的最重要对象。国家一词承载着我们对我们赖以生存空间的复杂感情。

国家的三要素,人口,领土,主权。从人口角度,个体组成家庭,多个家庭组成国家。国家的人口构成结构整体没有发生大变化。从领土角度,一个国家的族群要生存就要有一个赖以生存的空间,并和这个空间结成一个密切的关系,最好的关系结构应该是动态平衡。领土从疆域上划界区别于其他国家。主权是从抽象的概念划界,表现为对内至高无上,和对外独立自主,主权也暗含着区别于其他国家主权的复杂利益。

滞后性

政治共同体学说

政治共同体从抽象的概念表示具有相同利益的人结成的共同体组织。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由许多村落为达成完善而自治的生活而形成的组织体。这是从具象中划分共同体的边界。

社会契约论

是物质交换和资本主义商品买卖模式在社会生活的应用。

社会契约论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生存在自然状态下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自然状态线人们滥用自然权利而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人们开始订立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以建立足够保障人们自然权利的国家。人们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国家是自然状态下人们按照理性原则订立的社会契约的产物,其目的是按照契约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若统治者违背契约,人民有权推翻政府。

商品能够交互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信誉。社会契约论中政府的工作人员作为公共权力的代掌握者以国家的信誉为担保,确保保护人的生命财产,自由等基本权力。如没有国家信誉做担保,政府就不会有威信。国家以社会全体公共意志授予政府组织和政府人员公共权力,所以政府在运用权力的时候要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公共意志的各个组成部分人民的监督。政府有效的接受人民监督是提高国家信誉和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但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然状态是不可论证的,必须是基于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状态是无法论证的。并且具有主观猜想性。

国家的四大危机。

政治是公共权力主体为获取或维护自身利益,围绕公共权力以实现对有限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而结成社会关系和从事的社会活动。

认同性危机,必须使国民认识到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也就是利益共同体形成的前提。

合法性危机,必须培养公民对国家的尊重自愿服从,认识到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利益共同体要服从的规则。

渗透性危机,必须使所有人服从政府的法令,即使在偏远或文化迥异的地方,防止对利益共同体的侵蚀。

参与性危机,必须使公民享有普遍,平等,公平,自由的选举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被管理的同时,在政府也能说上话。利益共同体的运作。

分配性危机,如何满足国家不同群体对国家收入进行公平公正地再分配要求。利益共同体形成的目的,和运行下去的动力,也是利益共同体维系下去的保障。

当代西方国家学说

(1)现代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凯恩斯罗斯福,与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不同,现代自由主义强调积极国家的概念,认为市场本身具有缺陷,如,无序性,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仅靠市场的无形的手是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因此需要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控制。是国家推行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也对政府职能扩张与增强产生很大影响。

随着福利国家政策带来了经济滞涨和失业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由现代自由主义转

现代新保守主义

(2)现代新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理论先驱是perk。新保守主义放弃了perk有关维护国家权威,建立强大中央政府的主张,采用传统自由主义小政府的主张,主张消极政府反对积极政府,强调保护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对于经济的过度干预,主张限制过分膨胀的国家权力。

(3)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

民主社会主义为西方各国社会党和工党的指导理论。否认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认为国家是全体国民的代表,国家应根据人民共同的福利来制定政策,反对暴力革命,希望通过议会道路实现对对资本主义的改造。不推翻现有的国家机器,而是通过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完成对资本主义的改造。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5)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国家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不可调节的矛盾,分裂为不可调节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至于在无所谓的斗争中把自己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并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是实施阶级或集团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或集团统治。

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是按地域而非血缘关系划分的国民。

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