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策划方案(「原创」圆桌论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云南日报美编 张维麟 绘

作者 龙敏飞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需要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案,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背后,人才是第一资源。唯有打造一支不走的农村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与任务,更好地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希望。

如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地都在实践中摸索、在工作中探索,不断地积累助力乡村全方面发展、全方面提升的经验。比如,根据元江县曼来镇农场田村党总支书记胡党进的来信可知,当地此前的三华李种植,一度遭遇产量低,白粉病、炭疽病频发等现实问题,后因云南省“百名专家扶百村”行动的开展,该村三华李种植得到专家指点,最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这般现实,足以证明了科技,证明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圆桌论坛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就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农村创业兴业。此前,人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如今,人才依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苏轼有云:“任贤使能,天下之公义。”激活人才价值、厚植发展沃土,引才和育才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一方面,需要完善制度保障、政策措施,积极引才,这是“及时雨”;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发掘与培养力度,积极育才,这是“自流井”。引才需要育才来“接力”,育才也需要引才来“授艺”,唯有两手抓,才能为打造永不走的农村人才队伍贡献更大的力量。

具体而论,在各方的讨论与热议之下,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社会性的共识。比如增强青年农民应用互联网手段发展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比如深度挖掘现代新乡贤资源、搭建“乡贤智库”,积极发挥出他们的“领头雁效应”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道远,既要有善于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新农人”,也要有跳出农业的能工巧匠、创业能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让方方面面的人才涌现出来,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才能奏响新的奋斗之歌。

引才育才是第一步,代表着人才观;用才留才则是之后的重点,考验着各地各部门的治理智慧。筑巢引凤之后,如何避免人才再度流失,值得深入研究探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既要创造开放包容的大环境,激励各类人才“想干事”“能干事”,也要搭建大有可为的好平台,让各类人才“干成事”“干好事”。唯有从前端到后端一条龙服务,才能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育得出、带不走,从而实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的美好图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