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内容写在前面:
1、会议召开的背景
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理论,指出远东各被压迫国家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把会议的精神带回了国内。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是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召开的。

2、会议召开的时间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3、会议召开的地点

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

4、会议召开的人员
出席大会的有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的代表等共12人,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邓中夏、施存统、王尽美、邓恩铭、项英、向警予、高君宇、张太雷。他们代表着全国195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5、会议召开的议程
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作了工作报告;张国焘报告了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情况;施存统作了关于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情况的报告。

关于议会行动的决案
中国共产党二大选出新的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
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
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
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
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
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
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
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
关于议会行动的决案
6、会议召开的结果
通过了《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民主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等9个决议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并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李汉俊、李大钊、向警予(女)为候补委员。陈独秀被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为委员长,张国焘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蔡和森为中央宣传部部长,向警予为中央妇女部部长。
7、会议召开的意义
第一次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确定了民主联合战线的策略,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它同党的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它说明,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后续
中共二大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以及在最低纲领指导下形成的建立“联合战线”即“党外合作”的革命策略,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进步。
在中共早期党史进程中,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提出不与任何党派合作;中共二大提出党的最低纲领,主张与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党的三大进一步明确党的现阶段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提出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便在孙中山这面颇有号召力的革命旗帜下,通过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加速推进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程。可见,中共二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