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讲授“天宫课堂”第二课。
在首次“天宫课堂”时,王亚平制作了一张漂亮的水膜,还将一朵与女儿一同制作的纸花放置在水膜上。在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纸花沿着水膜表面慢慢绽放,成就了温馨又经典的一幕。
这次,同样是向孩子们展现水的表面张力,王亚平手持两片塑料板,叶光富向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两片塑料板逐渐接近,水便在板间连起了一座“桥”,王亚平将塑料板的距离拉远,“桥”也没有断开。这便是液桥现象。
其实在地面环境下,液桥也并不罕见。洗手时将两根湿漉漉的手指贴合,再缓慢分开一小段距离,指间会出现一段小液柱,这便是液桥。不过,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很弱,在正常的重力环境下,液桥的尺寸通常难以超过几毫米。而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便能“大显神通”,可以维持大尺寸的液桥不会垮塌。
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介绍,“液桥”实验利用身边最常见、最普通的水,在微重力环境下展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现象,这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首先被它吸引,然后去探索。”
其实,早在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就曾搭载了一个液桥实验箱,用于开展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通过指令上注,科学家可以在地面上“遥控”实验箱,其内部机构将相互配合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编辑 李拓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