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蓝星集团(联想与蓝星,两个同年诞生的国资背景企业,应该推崇谁)

I984年,联想中科院的支持下诞生。其创始人柳传志,时年四十岁。柳传志带领人员十一人,经营资金二十万元。



同年,蓝星背靠中国原化工部创立。其创始人任建新,时年二十六岁。任建新带领人员七人,经营资金一万元。



两公司创立初期,都是靠国家投资,依靠国家技术,凭相应政策资源,逐步发展壮大。几十年之后,都发展成了大型企业集团。

联想,世界Pc业的老大,年营业额四仟亿。横跨Pc,地产,投资,金融等多个行业的巨型企业集团。服务对象为普通人为主,兼企业和团体。



蓝星,中国化工集团旗下公司。在全球拥有58家工厂,45家研究所,4家海外企业,3家上市公司。经营以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为主导的先进化工和特种化学品。服务对象为行业企业。


两个公司,出生于同一年,都是国家投资,依靠国家的某项技术,在各自领域内,依靠国家资源,政策资源得以发展壮大。就因为创始人的不同,两个公司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柳传志,带领联想的宗旨是要在公司发展中将个人利益设计进去。结果就是联想从国有独资变成了民营为主的国资参股企业。

任建新,领导蓝星旨在建立中国化工领域技术自主的国际一流企业。结果他促成了中国化工集团的整合,使中国化工成了世界化工界举足轻重的龙头。

两家企业都是以收购,兼并为企业的发展路径。

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低端服务器项目,收购了摩托罗拉品牌,及部分专利,收购了卢森堡银行。使联想成为了Pc销售的世界第一,也实现了多种经营。

蓝星收购了农化巨头先正达(耗资500亿美元)。收购了凯诺斯(澳大利亚聚乙烯主要生产商)。收购了法国多地亚公司有机硅及硫化业务。实现了中国在化工领域多项技术的自主可控。

同样是收购,柳传志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扩大规模,占据更大的市场,形成更多样化的业务。而任建新则更看重技术的整合,将之与国家化工行业的需求,进步紧密结合,每次收购都实现本行业的跨越发展。

也许,这就是眼界的不同,一个着眼企业或者个人利益,一个着眼行业需求与国家利益。着重点不一样,结果也迥异。

然而,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蓝星杨建新声名不显,据说领着每月二十万的薪资。再反观柳传志,可以说家喻户晓,“教父”之名,响彻大江南北,各种创业大会皆视为导师。

柳传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更是各大媒体的宠儿,社会上对柳传志稍有微词,便有人发表类似“五个馒头”之类的演讲为其正名。


蓝星集团


柳传志也俨然一幅社会楷模,众人效仿之典范。在某一段时间,几乎所有媒体都在为柳传志欢呼。

直到5G投票。直到企业无国界。直到给美军捐物,美校捐款。直到美国产品价格远低于国内。直到发现联想专注于机箱技术。直到柳传志近亿退休金。直到……。直到人们发现宣传中的完美的柳传志,原来是这样。

我们应该推崇什么样的人呢,需要思考。也一直在思考。幸好,在同样的国企背景中,还有蓝星,还有任建新这样的企业家。在民资中,还有任正非这样的实干家。

这是人民之幸,国家之幸。任建新,任正非们,被称之为国之脊梁,恐不可过。向任建新,任正非以及任建新,任正非们致敬。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