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知乎,遍地都是人均985,年薪一百万,感觉自己已经高攀不起了??
一、如何用一句话评价电视剧《人世间》?看了这部剧你有什么感悟?
所谓伤痕文学基本不看!我是知青,经历过那个年代,我认为历史可以总结,教训可以吸取,但不能否定与攻击。任何一个时期的政策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新中国所处什么样的国际环境,我想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当时我国是怎样的状况像我这年纪的人也清楚。我也经历过上山下乡,生活虽然比城市苦但大多知青并没有抱怨社会,只有那些偷奸耍滑的回城后写了不少所谓的伤痕文学。即使像我那样后来去到部队,甚至79年上了战场的知青,基本上都是感谢那段知青生活,它教会了我们懂得威情,懂得生活,懂得怎样建设国家!君不见现在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许多都有知青经历,他们都经历了生活的磨炼,更懂得老百姓的情感!你再去监狱看看有几个是知青出身的!所谓的知青伤痕文学只不过是把个人的不满强行上升为社会普遍现像而已,不可取!
二、失业了,那些说读书写作变现赚钱养家糊口,是坑还是真的?
打油诗:写作依旧是打工
写作或许能变现,实质依旧是打工。
签约作者有保障,收入分成凭合同。
平台前期要评估,滥竽在此无法充。
能写爆款引流量,须凭成败论英雄。
脱颖而出非易事,善追热点文理通。
素人登场遇冷落,一切尽在意料中。
家无余粮莫入坑,深巷卖酒是抽疯。
找到买家再动笔,无人问津一场空。
——读书写作变现赚钱,说起来好像有点高大上,毕竟孔乙己老先生说过:读书人的事!其实不然,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很少人没有读书,读过书的,免不了要写作文、写情书什么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发表和拿稿费。
——拿过稿费的人都知道,第一次拿到的稿费,一般也就够买斤把糖果,甚至还不够一斤糖果。指望凭稿费养活自己,必须积累人望,有一定的人气指数了才行。鲁迅、郭沫若等人首先是教授,然后才是文学家,并不指望用稿费养活自己。
——现代平台写手,基本上都是经历过失败,还能不屈不挠,才能脱颖而出,其间的各种艰辛不足为外人道,别人看到的都是光鲜的一面。生存成问题的人想写书,建议先参考一下码字与码砖头的价格,工地搬砖虽然辛苦,每天都有几百块的收入,能买几箱方便面,而码字几天都不一定能挣到一包方便面。写作,在吃饭有保障的情况下,才可以试试。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三、都说美国在衰落,可它依然横行世界,今天真实的美国是怎样的?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网民关于美国衰落的论调非常响亮。
当前,美国疫情确诊人数仍在飙升,死亡人数已达73.2000多人,位居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经济也进一步受损,外界颇为不满的是美国对新冠疫情的态度,这很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如今,美国即使被疫情缠身,还依然向外界秀实力,横行霸道。那么,美国的综合实力究竟有多强大呢?
1:先看美国的军事,美国是全球第一军事大国,美军使用的武器装备也基本是最先进最昂贵的,战斗力非常惊人,人所共知的是,尤其海军,目前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这可不能小瞧啊,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基地几乎遍布全球。
2:再来看美国的科技,一直以来,美国科技在全世界著称,从军工领域来看,美国第一个研制出了原子弹,在火箭技术、武器装备的研究上大部分都处于领先地位。当然,这和美国非常注重人才有关。这样的实力不是哪个国家都能拥有的。
3: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经济,从以往的经济情况来看,美国经济已经连续1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经济好的时候GDP甚至占到全世界的6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全球都可以通用,全世界的石油都使用美元结算,可以让美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尽管有几个国家去美元化,相对而言比较,只是滄海一粟,只要美元体系不崩溃,美国霸权就不会终结。
上面所说美国军事、科技以及经济领域,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有着绝对的优势,不难发现,老美霸权世界第一、名不虚传。即使面对新冠疫情,我们也要客观地从多方面分析美国的形势。
一旦美国以它雄厚的科研基础,率先抢占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的经济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强劲增长,重新建立起牢固的护城河。在分析世界格局中,对美国的实力不能过于低估。说美国衰落,还为时尚早。
而极具历史讽刺意义的是,伴随着这样一个进程,美国取得了若干次意料之外的成功:如苏联突然解体。日本经济一夜瞬间滑落,而这种成功,从外部给了美国一个有趣的暗示——它行走在一条霸权兴起的道路上。
但我们也要看到,以前美国人面向美国的市场需求搞科研,成果直接投入美国市场变现。现在一项科研成果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不仅要投美国人的喜好,他还要看东方大国的需求了。
纵观一个比较宏观的人类历史而言,老美霸权逻辑不得人心,他的行为巳进入到一个拐点阶段,正在加速走向下行的过程。霸权国家几乎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错误的,它做的每一个护卫自身霸权的决定,反过来都会加剧自己的衰退。
从长远的观点看,美国就像过去的古罗马、查理曼帝国、大英帝国,终究是要走向衰落的。
总之,我们更要看到,近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成果也非常显著,与美国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2021.10.9日于长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四、如何看待知乎?
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与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五、社会狠狠的教会过你什么?

1、想要改变口袋,首先要改变脑袋。
2、人穷衣服破,说啥都是错。
3、当自身没有价值的时候,交再多的朋友也没用。
4、永远別太相信别人嘴里的承诺。
5、岀门在外,千万别太卑微。

6、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你价值不够,认识谁都没用。
7、雪中送炭的人少,锦上添花的人多。
8、没做出结果前,记得先别张扬。
9、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轻易动用人情。
10、不高估任何一段感情,能避免自己对别人失望。

11、在社会上,你越谦卑,就越容易被人看不起。
12、偶尔,装回孙子不是什么坏事。
13、在集体中找安全感,是最无形、最彻底的自毁方式。
14、离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人,越远越好。
15、持久稳定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利益交换。

16、比起脾气暴躁的人,对任何事都笑嘻嘻的人更可怕。
17、投资自己,才是你成功的最快方式。
18、大多数时候,好脾气就等于“软柿子”。
19、盲目地迎合别人,只会让你痛苦。
20、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东西都是靠不住的。

六、如何评价印度这个国家?你怎么看?
首先要说的,我不觉得印度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点不是在埋汰印度,而是和他当年独立统一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留下了不少隐患。
你如果尝试把印度比做一个共和国,或者一个民主制国家,或者一个联邦制国家,都会遇到很多难以解释和理解的地方。但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有段时期,特别适合描述现在的印度,那就是先秦时期。就是东周列国时期!
第一条:尊王分封。
印度今天的每一个邦,相当于咱们的省,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咱们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印度中央政府就相当于那时的周朝王室。每个邦,在立法和司法上有非常大的特权,特别是在税收上。
从印度的一个邦,横跨到另一个邦去送货,那是要交税的!各位想象一下,这相当于我从北京送货到上海,一路上要给河北、天津、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交税!
这导致在印度做物流非常的困难,还没出货呢,沿路的各邦的特派员就来问你要税了。在印度,货运公司有很多不是指我们意义上拉货的公司,而是专门帮你去摆平沿途各邦的各种税收衙门,好让你清关过卡的时候快一点。
第二条:书不同文,语不同音,度量不统一!
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度语,但是全国有近一半的人不会说!
因为印度有20到30个邦,每个邦都有自己的官方用语。这可不是我们粤语吴语那样的方言哦,而是彻底是从书写到文法上都不一样的语言!
今天印度的钞票上,为了表示面额,就用二三十种主要语言一一印出。这还不算每个邦内部还有N种不同语言,如果一起加起来,全印度一共有300多种语言。
语言不通会造成什么样的困扰呢?
首先就是消除文盲很苦难。
你在你们邦终于会用自己邦的语言写字了,到了隔壁的邦还是睁眼瞎,文盲一个!这给印度人在自己国家里面迁徙造成了很多障碍。有些人甚至一辈子走不出自己的村子,因为他说的语言和周围地方的不一样!
再有一个恶性的,就是文化垄断!
大家可能会问,国家为什么不能推广印度语,就像我国普及普通话一样呢?
不能,很多邦为了保持自己文化上的“独立性”,就是不教印度语,别忘记了,每个邦在立法上的独立性哦。我们碰到一个成奈出生的IT主管,在孟买上班,他就只能和同事说英语,因为他从小就没学过印度语。
如此一来,能把所有印度人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竟然是英语,而不是属于本民族的印度语,这也是印度很悲催的地方。
印度现在有30%到40%的人是文盲。剩下的人中,大概有一半会讲英语。下层人英语口音很重,中产阶级说的英语能听懂,高层的英语很地道。印度说英语的总人口超过了英国。
到了印度,最好别穿短袖短裤,不露出膀子和腿。印度人可以露腰,但是露腿和胳膊在他们的概念中就是暴露了,会让他们的脑袋“运转”起来。这点上,男女通用,女生别穿裙装热裤,男生别穿汗衫和沙滩裤。
印度特色火车
印度的国家火车票分为7个等级,第七等级的车票,基本就是扒车顶。
孟买的城铁车厢是开放式的,没有门,很多人半边身子挂在门外,一是为了风凉透气,二是为了好玩(常有年轻人作各种开挂特技),三是为了上下车方便,这里人都是不等停稳就跳车上下的,火车和马路上的公车还有卡车都是如此。
印度的铁轨,一种神奇的腐朽,枕木都烂了。火车开动时,很多人也是把身子探在外面。
这火车开得不慢哦,大概时速60到70公里的样子,我们试了一下,这时把半边身子挂在车外,吹着风顶着太阳,确有一种独特的快乐感。
坐多几次,我们也和当地人一样,跳车上下了。
环境卫生——脏!
印度该脏的地方,非常脏,脏得不忍直视,但你心理上还能接受,谁让你专门找这种地方去看的呢!但是不该脏的地方也会脏,从医院,到中产阶级社区,还有寺庙周围。甚至有时在花园洋房遍布的富人区,走着走着你前方地面突然出现了一大坨牛粪,或者垃圾堆!而且看起来没有人想要去打扫一下的意思。这种脏是突兀的,你心理是没准备的。
宗教
印度主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大概全国7成的人是其信徒。第二大教是伊斯兰,大概15%的人口信仰,穆斯林们主要聚集在南部的成奈和海德拉巴德。
剩下的就是佛教,基督教,耆那教,祆教(也就是摩罗教,或者说我们武侠小说中大名鼎鼎的“日月神教”)甚至犹太教,以及其他各种我不知道该怎么翻译的宗教。总的来说,印度是全民信教的,不是信这个,就是信那个,基本上是信印度教。
印度人对宗教那是非常非常的虔诚。很多与我们同行的印度人,都会在遇见寺庙时,询问我们可不可以让他进去参拜一下,他很快就会出来。有些特别虔诚的,会每遇到一个寺庙都要进去参拜一下,而且不是我们那样双手合十心中默念的那种参拜,而是五体投地的跪拜,每拜一次就要唱一段经文。
有一些人不拜,但是会紧紧扒在神像外的柱子上,默默注视着神像长达几个小时,就像注视自己的父母孩子一样,其中一些人看着看着就突然对着神像流泪了。
印度教对印度普通老百姓最大的影响,那就是吃素。
印度教是反对杀生的,所有从印度教中衍生出来的,就像佛教,都是反对杀生的。印度教的反对杀生,和我们现代的人道主义观念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出于一种原始宗教的信仰,既万物有灵论。
在阿育王的时期,他因为信仰佛教,就命令释放鸟兽,汤中无肉,更甚者,百姓不得聚众,因为聚众就会思娱乐,思娱乐就会有情欲之念。
每个宗教体系中都有例外,而操行例外之人就被视为异端,虽可容忍但不可接触。
有些异端是神圣的,比如巫医。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为了治病救人,要用药下刀,难免要违反宗教信条。
有些异端是低贱的,比如剥皮者。人总要穿衣服吧,在冷的地方要过冬靠扎草鞋没用,得有动物的皮毛可以御寒。但要皮毛,必会杀生,所以剥皮杀生的职业就有特定的一群人从事。
这些人天天在血污中生活,在其他信众严重是异常污秽的人等,所以除非每年特定的交易时刻,平时不愿意和他们接触。这些人猎杀和剥皮制衣的手艺,出了宗族之子,外人不愿继承。
慢慢地,有一些人,不与群体接触,却变得神圣,受到敬仰和祭祀;而另一些人,不和群体接触,却被排斥和隔离。他们的身份和地位都在子嗣间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种姓。经过文化的发酵,还有出于政治制度的压制,这变成了一种制度。
这就是种姓制度的根本由来。
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异常复杂。
1. 从历史上来看,因为印度历史多为口述,缺少文献,对于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现在只能从经书和其他国家涉及印度的文字中拼凑出个大概。
2. 在英国殖民时期,出于统治需要,英国人为了调整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些较高的种姓被调到了低种姓,有些较低的则被划为更高的种姓,并在总体上拉开了每个种姓之间的社会距离。
因为印度历史上频频被外来统治者侵占,我们可以相信许多统治者出于自己的政权考虑都会调整印度的种姓制度这个工具,导致今天的种姓系统和千年刚诞生时的涵义相差甚远。
3. 种姓制度类似我们中国古代的户制,包含了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的固化。常识上印度的种姓有四大层,比如婆罗门、首陀罗、伏舍云云。但是每个大层内,又包含数千个小层面的家族,如果放在政治层面上考虑中央性和地方性,问题更复杂。
4. 由于种姓制度的继承性,造成了跨阶层不通婚,呈现出基因隔离和姓氏隔离。所以说看长相看姓名就知家族,谁让你爹你爷爷千年来都是这个种姓阶层的呢?
5.职业的不可跨越,由于一直以来很多职业属于不同的种姓,他们之间是避免接触的,或者是有尖锐矛盾的。种姓内的人永远从事类似的职业,而种姓外的人永远不会参与这个行业。
这又导致现在印度很多职业是和种姓挂钩的,比如工程师都是出自某种姓,教师都是出自另一个种姓,搞文宣的是某个种姓,做医生的祖上是另一个种姓,而扫大街的依然还是不可接触者。
这中分层对印度现在企业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挑战,比如,搞财务的和搞IT的两类人出自两个不同种姓的系统并坚持互不接触,我该怎么让他们一起开发出一个财务管理软件呢?!
种姓制度深深地割裂了印度社会。在同等级的种姓间,也或者因为利益或者优越性的见解,发生暴力冲突,称为cast war。这在印度农村很普遍,就像张家人和王家人械斗一样,在印度的电影题材上反映的很多,形成了印度特有的依托种姓制度存在的帮派文化。
种姓制度是有传染性的,即使不属于印度教信徒,但在印度教站主题的社会文化熏陶下,也难免继承种姓文化。
今日的印度政府官方坚决反对种姓制度,并通过鼓励教育和就业的方法,力图改变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的社会地位。锡克教和祆教等其他宗教群体也先后声称绝对放弃和反省种姓制度。
但千年之冰非一日之寒,延续千年的劣性文化,在沾染了诸多历史禁忌和既得利益后,哪里是这么容易撼动的。
如果我们在种姓隔离上,再加上宗教隔阂,和每个国家都有的地域歧视,以及新时代的拜金主义,那印度社会现实中真是充满了各种隐形的墙。
印度人的奇葩思维
人要做任何的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比如我今天要高考,考试很难我复习了很久。不幸高考当天,我病了,头昏眼花,写一题就流一摊鼻涕,痛苦不堪。
从管理来看,苦难分两种:一种是可以争取克服的,靠主观能动性能解决的;另一种是难以克服的,是自然生产,人力难以改变的。
印度人的奇葩在于,他们把很多其他人认为是可控的因素,划归到不可控这一栏去了。
我们很多认为很基本的要求,在印度看来是uncontrolable,而且既然不可控,那印度人就完全漠视,一点不去花精力去过问。在印度人看来,市场,定价,宣传策略,包装等等,这是可控的。但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很虚。
相反我们认为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周期,耗时,员工等等,印度人认为是不可控的!他也不会去管理。
我们估计啊,是因为印度的基础条件限制,导致的一些痛苦的“既定事实”把印度人虐惨了。
我们中国人,遇到这些问题,要啃骨头,越是困难越是要上,因为今天你不解决了拖到以后问题越来越大,届时再解决成本就大了。印度人的态度是甩手掌柜,爱咋咋的,不管了。
如果你能理解印度人这种把很多事情划分为“不可控制”,并且之后就真的“完全不控制”的思维方式,对印度的很多奇景你就能立刻理解了。
很多不能想象的奇葩,以这种思维去揣度,估计在印度人的世界观里,完全就不是问题,因为连产生问题的场景在他们的脑中都是“漠视的”,或者“不存在的”。
孟买这个城市没有一个类似我们市长的职务,现在的市长就是一个荣誉头衔。那么谁在管理孟买呢?
一个由很多单位组成的,意见互不统一的委员会。这么多群龙无首的政府官员,印度人认为是“不可控制”的,所以也不需要去想怎么弄出个领导,于是大家都“互不控制”,随便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印度是个传媒开放的国家,谁想说什么评论什么,都可以上舆论吼两下。这个印度节目的评论员,想法和言论完全是彻底的扯淡。
我这里想说的媒体“控制”不是国家要对舆论要进行严格的管控,而是行业界对参与人员要有一个基准的业务要求。一个合格的媒体人员你可以上电视就事论事的挑战对方,但不能坐在那里随意扯淡。
而印度的电视采访,扯淡非常多,而且离题万里。比如采访一个阿联酋来的企业老总,那个印度记者在机场问的是“你认为某某板球运动员退役后应该赚了多少钱?”这是采访一个刚来到印度,还没出机场的外国企业老总的问题吗?
而印度就是这样,你可以在涉及外交的节目上谈自己很擅长烧咖喱,也可以在涉及印巴冲突的节目上谈某位影星快结婚了。因为印度人觉得说什么话题完全是当事人即兴发挥,纯属“不可控制”,所以不需要做任何的规范。
不知道是这种“不控制”的思维导致了印度的乱象,还是印度的乱象催生了这种“不控制”的思维。
总之印度就是存在很多无法对接的差异,而且这些鸿沟性的差异也不被认为是一些“很重要的,需要管理的”问题。
印度的社会,往往就是一个不靠谱的差异,扯出一片不靠谱的问题,然后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以几何级数堆积在一起,搞得整个国家以一种很随机的,无法定义的状态在前进。
很靠谱的精英,和一大群不靠谱的人民。
这让我个人很难对印度人做出一个评价。
我只能说印度的两极分化存在于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层面。从广义上的文化,到微观上的个人,都存在着差异。
印度现在有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相互无法策应,全部是某几个人孤军奋战的结果,难以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大的影响,在系统上对这个国家的撼动非常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