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专门研究数学的人。
当时家里人在我高考报考的时候征求我的意见,我斩钉截铁的说,只要不学数学,什么专业都可以。
在我的心态里,只要会加减乘除,就足以应付生活的琐碎。我为什么要学习那些深不可测的理论和公式,那些超出我控制范围的理论和公式?
然而,现实告诉我,这种想法是多么可笑。
首先,在大学里。实际操作中,需要出具调查分析报告。我说的话很多,还不如同学的几张图表直观。
其次,在工作上。即使是做行政或者文职,也要接触统计和分析,否则你的报告就会像无本之木,缺乏数据支撑,难以服众。
更别说生活了。利率下行的时候,我跟着同事买了一些基金股票,但是我不想费心去看数据,做分析。我只是凭直觉买的,结果一塌糊涂...
原来数学并不是一门“无用”的学科,而是数学中的“概率”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这不是我自己的认知。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说:概率其实是一门对人生影响最大的学科。而且他在书中普及了一些概率的基础知识。
后来,润米创始人刘润也提出了他的观点,概率论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最有用的学科。
知名科学作家万伟刚说过,概率论是一种数学语言,蕴含着简洁深刻的逻辑和世界运行的规律。
于是,我鼓足勇气,翻开了《刘佳概率论通用讲义》这本书,因为我很好奇,概率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各种牛人排队打电话,我想通过这本书去阅读和理解概率,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们都玩过微信的拼命抢红包。红包金额真的是随机的吗?
刘佳教授在书中解释说,随机性其实是不可预测的。但事实是,“随机性”不等于“不确定性”。
简单来说,随机性就是我知道一个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但不知道下一次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比如随机播放音乐时,虽然不知道下一首是哪首,但歌单里有10首,下一首一定是这10首中的一首;打篮球的时候,虽然不知道下一枪会不会打中,但是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打中了,输了。
因此,随机事件的所有结果都是已知的。
另一方面,不确定性意味着我们不知道事件的可能结果是什么。比如我今天出门会发生什么是不确定的,不是随机的。因为可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堵车,下雨,遇到熟人等等,不可能预测所有可能的结果。
只有知道了单位时间内所有可能的结果,才能分析出各种结果的概率;不知道就无法深入学习。所以,概率论面对和处理的是随机性,而不是不确定性。
然而,许多不确定事件可以转化为随机事件。
我们来看射击的例子。
影响一击是否命中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击球的角度、力度、速度、球的旋转、当时的风向、空空气密度等。如果把这些因素都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投出的球一定会击中球。会有“确定性”。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完全控制拍摄时力量的细微差别,也无法完全计算出风向空空气密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投篮命中与否对我们来说还是随机的,概率论称之为“随机效应”。同样,抛硬币和抛扑克的结果也是随机的。
回来,我们看看微信群里抢红包。
有人做过很多微信红包测试,发现了一些规律。最常见的规律就是最后一个红包的金额一般都比较高。
大概的逻辑是,微信红包一开始随机生成红包金额的时候,会用总金额除以红包数量得到一个平均值,然后根据这个平均值设置每个红包金额的随机范围。如果前几个红包的金额小于平均值,这个误差会累计到最后几个红包。这也说明计算机程序的随机设置往往是伪随机的。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抢红包的人来说,因为抢到的红包金额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效果接近随机。
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信息获取人群,随机有不同的表现。当然,就算你老谋深算抢到了最后一个红包,你的愿望也往往会落空空。
真是惊喜!我们日常的“抢红包”也包含了概率。突然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真的太“原始”了。
“坚持就是胜利”真不是鸡汤,概率能为它证明刘佳教授在《概率论通用讲义》中分享,概率论的本质是把局部的随机性转化为整体的确定性。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它有一个不可逃避的规律——整体确定性。对抗随机性,获得确定性的方法是学习概率论,提高概率思维。
到底什么是概率思维,我们普通人怎么会有这种思维模式?刘嘉教授给出了三个原则:
第一,对抗直觉,如果你能算的话。
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飞速发展,我们凭直觉判断很多事实,准确性越来越差。很多时候,我们的直觉会误判一件事情的概率。我们能做的就是抑制直觉冲动,寻找数据,用概率公式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判断。
第二,寻找条件,增加概率。
生活中,几乎所有涉及个人的决策都是这样。想要成功,就要找到对成功影响最大的条件。换句话说,要想成功,就得找到能最大化概率的条件。举个例子,对于创业来说,成功的概率平均可能只有1%,但如果你满足了拥有关键技术、找到合适领域、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的要求,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对于工作来说,如果你想获得客户,你就必须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客户会最满意。
这些都体现了概率思维的第二个原则——寻找条件,增加概率。
第三,相信制度,长期
篮球界还有一句名言——“在训练中,用正确姿势投出的球比用错误姿势投出的球更有价值。”这句话体现了对制度的信念和长期的坚持。用错误的姿势投球,可能恰好在一次,但只有用标准姿势反复练习,把这个姿势固定到肌肉记忆中,才能真正提高命中率。
所谓科学决策,其实就是只要一个决策系统有概率优势,就要长期坚持,相信系统,不要在意单个决策的随机结果。
学习也是如此。你流的每一滴汗,读的每一本书,都会一点一点改变你的身体,改变你的认知。这些微小的变化,这些微小的概率增加,都可以在时间的作用下被无限放大。App创始人罗振宇说“做一件事,一直做下去,等待时间的回归”,就是这个道理。
原来古人对我很坦诚。坚持,努力,其实就是找到一个大概率的方向,根据信息不断调整方向,相信系统,相信长远。只要能坚持住,就会等到“结果”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