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怎么收藏视频到相册(我们用30年,忘掉了与亲人拍全家福的新年习俗)

传统新年的集体表达和娱乐内容,包括全家福,未来可能会转化为新的个人形式和内容。


文/八九零


先做一个小调查:



新年伊始,从自媒体《深夜》征集了100张全家福及其背后的故事。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小标本,观察这些全家福背后的故事,发现像下面这样的话相当普遍:

◎“结婚三周年,没出去拍全家福。”

◎“那天在朋友圈看到别人的全家福,然后想了想。20多年来,我们没有一张正式的全家福。”

◎“我从小到大都没拍过全家福,怀孕四个月的时候突发奇想……”

◎“第一张是1986年拍的,当时我8岁,第二张是2020年中秋节拍的。”

……

个人觉得小巴只记得拍了几张小家庭的全家福,以童年和青春期为主。而且几乎没有大家庭。

全家福的习俗似乎在新的一年里逐渐淡化。这是为什么呢?


01.全家福:从旧时时髦,到今时旧物


全家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842年7月,中国有使用照相机的记录。第一次鸦片战争末期,英国使节的两名助手在今天的江苏镇江焦山拍摄了一张银版的达盖尔照片。具体情况不得而知。达盖尔银版法是公认的最早的照相技术。

1861年,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获得了在中国旅游免签的特权。一批外国摄影师在这个时候来到中国。美国摄影师米尔顿·米勒(Milton Miller)来到中国广州,拍摄了一组当时中国人的肖像,包括商人和官员的家庭肖像。可能是中国人最早的全家福。




米尔顿·米勒于1861年至1863年拍摄的中国家庭全家福。


当时很多人还觉得摄影是“妖术”。鲁迅在文章中说:“咸丰年间(1851-1861年),或者说在一个省里,有村民因为能拍照而毁屋的事。”

到20世纪20年代初,在新年那天拍全家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1921年年底,二十多岁的朱自清给叶圣陶(第二个)念了一首诗《过年》,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我看到人们,在新年那天

谈论过去的收获

算算365天和节气。

说到春天

大家的眼睛又开了火。

那时候,玉米一捆捆挂在屋檐下。

黄澄澄的快乐

飘回家让人看着心里。

感觉很兴奋,也很踏实。

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想起来了

许多年前的一个下雪天

离家近的人拍的全家福。

据杭州历史研究专家钟湘平考证,20世纪30年代,杭州有30-50家照相馆,以湖滨最多,其次是城站、南山路、三潭银月、黄成山。“那时候片子排得很紧。拍一张全家福花了几块钱,相当于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工资。”他说。

全家福记录了中国人不同时期的家庭结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比文字更具有直观的史料价值。

比如清末的辫子和小脚,直观。民国时期,中山装是一道风景。到了50年代,人们都穿着便衣,打着补丁,斗志昂扬。80年代,服装的风格和人物的表情丰富了很多。




Xi安收藏家收藏的20世纪50年代家庭照片


在分崩离析的时代,背井离乡的人们靠它来抚慰对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思念。在物质和娱乐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一张全家福框住了一家人的新年欢乐。

对于老一辈来说,人生的幸福和成就就是“四世同堂”。全家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载体。

鲁迅调侃道:“至于那些名门大族,因为属于笨鸟范畴,坚决想不出这么高雅的招数,就是如果有特殊举动,也只能自己坐在中间,一百个儿子,一千个孙子,一万个曾孙跪下,拍个‘全家福’。”——或许,全家福还起到了宣示每个人父母“权威”的作用。

但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全家福似乎不再充满魅力。

从数量上来说,今天拍全家福的家庭数量肯定比30年前多,这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比如摄影行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就热情和兴趣而言,在过去的30年里,大概是呈递减趋势。




资料来源:企业检查


02.为什么?硬币的另一面


我们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从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至少大家庭拍全家福的基础在不断弱化。

改革开放前,鼓励生育是社会大势,大家庭形成。我们的父母最多有六七个兄弟姐妹,最少有四五个。父母对财产和消费权有更大的控制权。改革开放后,三四口人、财产自主权更大的小家庭成为一种趋势。




资料来源:土地集体化和传统农村家庭的结构转型


父母健在时,小家庭间仍有凝聚力,但一旦父母去世,这种关系就会逐渐淡化。有句话叫:“一代亲人,二代代表,三代四代就把它搞垮了。”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不拍全家福了。




Tik Tok某短视频评论区


随着个人拥有的独立权利的增加,小家庭对家庭个体的影响其实在减弱,这也在减少人们拍摄家庭照片的空时间。

根据2021年5月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家庭规模继续缩小,平均每户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前段时间,青山资本发布了2021年度消费报告《孤独,孤独的时代》。虽然标题略显夸张,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其中提到了几个数据:中国有9200万独居人口;四分之一的家庭为一人户,一人户比例从1999年的6.3%上升到2020年的25%。

1985年离婚率(离婚数/结婚数)为5.5%,到2020年将达到53.3%,即35年来每年结婚数几乎没有变化,但离婚人数增加了近10倍。

它的社会背景是:外卖和堂食可以提供各种餐食,让做饭不再是家庭的负担,而是偶尔的爱好和兴趣;互联网可以提供丰富的场内和场外服务,人们不需要依赖家人和熟人的网络。

宠物、游戏、社交、影视、直播...强大的娱乐消费行业让个人有了很多精神寄托可以依靠。此外,完善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保险服务也足以隔离许多意外的危险,抚慰人们的不安全感。




平日里,外卖成了人们的主要选择。


某种程度上,亲戚之间的亲密关系正在减弱。例如,许多人不愿意在春节期间回家与亲戚团聚。这其中,有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引起的变化。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哈拉里(yuval harari)的畅销书《人类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umanity)在“一场永恒的革命”一章中说:“1750年前后,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家庭和社区的保护,他将几乎死去,不仅没有工作、教育,而且在生病和痛苦时也没有任何支持。”

“在现代,核心家庭并没有完全消失。虽然它的大部分经济和政治功能已经被政府和市场所取代,但它仍然具有一些重要的情感功能。”

“但是现在,父母的权威不如以前了。年轻人越来越不需要听长辈的意见,似乎孩子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怪父母。"

——这也大致击中了中国家庭的趋势变化。那么,全家福作为家庭价值的重要展示形式和载体,可能已经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并不一定需要一张全家福作为记录和表达亲情的载体。

我们有即时通讯,我们可以不时地与我们所爱的人“见面”,甚至在世界各地。我们有高铁,早上从北京出发,下午到广州。我们有丰富的娱乐方式,如与亲戚自拍、短视频工具、旅游活动、分享食物的聚会等等来呈现家庭生活...相比之下,全家福更像是一种怀旧的形式。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1月的《读者》第三季中,央视主持人康辉说,“我以前觉得和妈妈合影的机会很多。可是我妈去世后,我翻遍手机相册,才发现没有母子照片。”这个说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人在有那么多解决方法的同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实践的紧迫性。


03.热闹的个人“新年照”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仍然是最重视家庭价值观的国家之一。但是,当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力变弱,那么个人的价值就开始凸显。

在一定程度上,年画是作为一年中个人成长或形象变化的见证,或者单纯为了取悦自己而产生的。




新年照片


在小红书、微博、哔哩哔哩,去照相馆拍一组个人新年照,成了很多女生的愿望清单之一。

在小红书里搜索关键词“新年照”,已经有17万+的注释。满屏照片都是穿着红色毛衣或裙子的女孩,服装精致,背景布置细致,姿势得体,颇具节日气氛。




小红书“年画”关键词搜索结果


打开几个好评度很高的年画帖子的评论区,重点是好评和赞赏,或者具体方法、服装等配饰和道具等的电商链接。,可见很多人跃跃欲试。

近年来,许多照相馆每年都推出以新年为主题的女生个人写真照片。店铺一般会提供从服装道具、化妆、拍照、修图、打印的一站式服务,与社交平台的热闹相协调。

哔哩哔哩UP主“不眠的七七”去年二月去照相馆拍了一组古色古香的年画。29元的套餐包含了租一套衣服、化妆、造型设计、拍一组照片、修图、打印等服务。最后选择其中一张照片进行整理,得到一张打印好的照片。

她说:“化妆后只适合拍照,不适合出门,因为妆化得又厚又干,整个脸都土,就像刚从沙漠回来一样。”据化妆师说:“工作室四周都是光线。为了避免过度曝光,不能很白。因为怕闪光灯下皮肤出油,所以很干。”

抖音怎么收藏视频

一般来说影楼都会配精致的衣服。而且妆容精致、厚重、精细,达到完美的电影效果。

这个市场发展迅速。1998年的杭州摄影师俞生告诉小巴,他已经做了五年的摄影了。今年,他开始尝试以新年为主题的女生写真摄影。为此他花了五六百元买了一套汉服作为拍摄服装。28元的套餐价格包含了一个小时的拍摄,6张图片精细整理,多一张图片10元。1月21日起,工作日经常可以拍到2-3组。客户以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为主。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由空产生或消失,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夸张一点,放到社会习俗中或许也是恰当的:传统过年的集体表达和娱乐内容,包括全家福,未来也可能转化为新的个人形式和内容。


*参考资料:

1.“拍孙中山鲁迅的照片,记录时代变迁下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钱江晚报。

2.“100张温馨的全家福照片,看得流泪……”,深夜。

3.土地集体化与传统农村家庭的结构转型,王天福,王飞,等。,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4.关于摄影之类的墓,鲁迅


作者|林博|值班编辑|马江

编辑|何编辑|郑|屠源| VCG

——吴晓波领衔50本商业书籍,一起敲开商业之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