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创业项目(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利用36只黑土猪,5年时间创造500万效益)

我们做事讲究规矩。但是,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有用。有些人忙忙碌碌,一事无成。有的人站在分红风口,成为被别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养殖业听起来很不容易。起早贪黑,无所不包,无所不包,成为了养殖行业的特殊标签,但就是有这么一拨人,不畏艰难,不辞辛苦,闯出了一片天地。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关于养殖致富的故事。希望你在分享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经验。



吴先生今年33岁,已经成为大家眼中的养殖企业家和成功人士。然而在这样光鲜的身份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起初,吴先生曾是一名农民工。经济学毕业后,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本来专业和工作的高度匹配就已经让同行羡慕了。但就在这个时候,吴先生毅然选择了辞职,回到家乡做起了养猪生意。



回忆起这个阶段,吴先生意味深长地说:“我28岁那年,突然回到村里,成了家家户户议论的焦点。我父母为此和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吵。我是在舆论、自我价值等一系列沉重压力下一步步走过来的。”

没错。现在他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水产养殖户。人们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它,而是羡慕甚至以他为榜样来学习。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吴老师是怎么一步步坚持过来的。



2017年春天,吴先生的公司扎堆了。他和同事去附近的一家农家乐吃饭。席间有一道当地黑猪做的菜,大家吃完都赞不绝口。在同事们闲暇时吹牛聊天的时候,他拜访了农家乐老板养的黑土猪。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店主简单聊了几句。然后,团建结束后,他开始返回城市。吴先生一路都是黑土猪,因为在老家云南,他家也养了好几头黑土猪。



2017年夏天,吴先生辞职回到云南老家,开始准备在家里养黑土猪。黑土猪是地方猪种中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畜牧业中养猪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一个地方品种就是一个基因库,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

经过与家人多次沟通,父亲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后来,他开始在当地收集黑土猪。过了一年左右,他从36头黑土猪扩充到97头猪,于是正式进入育种阶段。



吴老师开始修建养猪场和猪棚,慢慢开始掌握黑土猪的生活习性。闲暇时,他研究从镇上买来的饲养手册,清楚地理解黑土猪发出的信号,能够准确地治愈黑土猪的简单疾病。

聊天中吴老师还提到这个猪种繁殖能力强,母性好。每头母猪产仔20-30头左右,仔猪成活率90%以上。肉质优质,嫩滑可口,黑土猪在饲养过程中适应性强,耐热耐寒,在粗放型饲养,不需要精饲料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繁殖能力。



大学生农村创业

经过多年的养殖,吴先生的养猪场现在已经有了1600多头猪的规模。在这样一条艰难的路上,吴老师坚持下来了,从一个高薪白领到一个养殖大户,他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楷模。现在不仅本村村民想跟着他学水产养殖,隔壁村的村民也来找他讨教。

回顾这个过程,吴先生说:“这条路虽然不容易,但回报了我的果实,比当初的困难要好。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



然后他说:“现在有无数的公司想和我合作。毕竟黑土猪生产力高,肉质细嫩。腌制或统一烹饪为上等美味,可作为礼品。”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