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李兴佳见习记者李寿/文
记者石硕/图
十五年,郑州西四环用真诚贡献了纺织服装商业王国,王国的地主们证明了他们没有辜负时间和成就。
可以说,历史选择了西四环,时代选择了努力奋斗的幸运儿。
为什么是西四环?
为什么是中原西四环?
决定产业园落地的最有力的逻辑线是产业基础+人才来源+供应链。
沿着西四环服装工业园,一路向东,5公里,就是密密麻麻的国棉厂。从1953年开始,国家第一棉纺厂落户棉纺路。半个多世纪以来,十万纺织工人用梭子纺出了郑州工业发展的“经纬天地”,为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奠定了深厚的产业基础。
河南省家纺行业协会会长徐波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郑州西区有很多纺织类院校。在国内纺织服装专业占据较高位置的河南工程学校和中原工学院,不仅提供科研支持,还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生源。占据地理位置的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自然享有天时地利人和。
棉纺的天下是当时的布出口责任,创造了“想富就卖布”的财富神话,弥补了服装产业园供应链的上游供应。火车站的服装批发商圈市场也为西四环的服装品牌提供了下游出货渠道。
侯建超的说辞“靠近白银基地,靠近市区”,道出了西四环选址的核心。
园区企业出租的裂变:从13家到60多家企业
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的意义何在?
有一种理论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服装企业单打独斗、四处乱窜的行业格局,并叫响了“中国女裤看郑州”的品牌,将郑州服装企业带到了更高的纬度。
服装企业比邻而居,形成服装产业带,相互借力,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既方便客户一站式采购,又凭借规模效应吸引人才集聚,配套面粉及辅料企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印染企业、服装院校等产业链上下游要素集聚。
以园区内的几家企业为例。河南商报记者采访发现,Orfaro主要为企业做定制订单,大部分是西装。Orfaro会将衬衫订单交给园区的租户,将劳保服装订单交给另一个租户。
“我们主动邀请他们入驻我们园区,形成配套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方便采购客户。”Ofaro总经理张进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四环服装园也起到了“招商”的作用。当入驻服装园区的企业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吸引更多的服装企业入驻,产生裂变。西四环服装园将逐渐成为总部基地,成为各服装品牌争夺的热点。
确实如此。目前,西四环服装园已不再是原来的13家企业。原来的服装企业变成了地主,取之不尽的土地租给了不同街区的不同企业,产生了裂变。
比如道森服装园区还有另外三家服装企业,Orfaro把办公楼租给了另外两家配套企业。
辉煌:益阳、亚力达、道森、若愚领跑
搬进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后,这些房东也普遍迎来了大增长。
依洋是园区乃至郑州服装企业从线下转型电商最彻底的品牌。衣阳电子商务于2011年首次推出,2013年,衣阳在双11当天获得了超过3000万的销售额,在淘宝女装类别中排名第27位。到了2020年,双11,益阳拿了1.15亿,夺得天猫女裤销量冠军。
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也提升了刘涛的雄心。在原有土地的基础上,刘涛接手了工业园北面邻居的土地,进一步扩大了园区的面积,势头正盛。
雅丽达经受住了郑州女裤向女装转型的挑战。中间赵说自己交了很多学费,经历了从与韩国设计师团队合作,到挖来国外设计总监,再到推行买手制,再到原创设计的试错,最后通过一次次的新品发布带来不断的惊喜。电商也表现不俗,双11获得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如今,雅利达正以代工、电商、线下三驾马车阔步前进。
在签约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的那一年,道森签约影视明星甄子丹,成为郑州男装的领军大哥,依靠明星流量打开全国加盟市场,直到2012年合同到期。此后,道森步入中年危机,但在危机中变得冷静,回归男裤主业,专注单品,不盲目迎合电商,线上表现也一直较为谨慎。现在代工,线下直接加盟,道森相对稳定。
若愚服饰于2009年正式搬入工业园,也迎来了旗下品牌光荣女裤的鼎盛时期,年产量达130万条。2012年,在整个行业女装变革来临之际,若愚顺势推出女装品牌丝慕缇,开启双品牌运营。muti 2017年销售额突破1亿。
据业内人士估计,益阳年销售额超过十亿元,雅丽达67亿元,梦舒雅巅峰时达到78亿元,道森12亿元。
变化:孟淑雅和童渊陷入财务困境,金一剥离纺织业
但仍有一些企业,内忧外患,甚至以剥离纺织服装主业的坚决姿态,逐渐消失在消费者的主流视野中。
领秀服饰今年打破了资金链困境。陈永斌向河南商报记者坦言,问题在于扩张过快、投资失误、运营失策、子品牌崩塌、财务成本过高等等。然而,幸运的是,灵秀和陈永斌并不回避问题,试图补救和走出困境。
河南省服装协会会长李刚认为,这仍然不妨碍领秀成为河南女装的一面旗帜。
童渊轻纺城负债累累,实际控制人姜克胜多次被列入老赖名单。在此期间,童渊为自救做了很多努力,或改建成医药城,或改建成灯饰城,但都未能完全走出财务困境。幸运的是,纺织工业保留了下来。
园区部分企业未能熬过行业寒冬,于是将园区出租给学校等机构做房东,藏身于服装主流战场。
金逸国际轻纺城开业后的第四年,难以摆脱经营困难的现实。连年亏损后,不得不调整业态,将纺织行业改为汽车零部件,并更名为金逸汽车智汇港,彻底退出纺织行业三足鼎立。
无论如何,都难掩西四环产业带将原本分散的纺织服装企业聚集在一起,促进企业维度升级、产业集聚、行业迭代的事实。
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在方圆3.5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有6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形成了一个年销售额100亿元的纺织服装王国。
在相互帮助下,他们聚集成了从纺织、印染、机械制造、服装加工、棉纤维检测、服装质检认证,到销售物流、研发、产品展示的完整产业链。
故事继续。这个产业带还在创造很多可能性。
编辑:李史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