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汉兰达拆解直播时间将从2月22日-24日,主要从车辆的被动安全和车身用料两大方面进行揭秘,看看全新汉兰达在车辆的被动安全以及车身用料上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以及会不会有尴尬之处呢?
(直播内容将以倒序方式在下文放出)
发动机舱内部拆解困难
22日14时30分
我们把视线从汉兰达的车头转移到车尾,车身后部的防撞梁使用了双弓形的高强度钢材设计,并没有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可以提高结构的刚性和硬度,卸力吸能的作用就只能交给后车了。
汉兰达的排气系统也已经拆除完成,接着就是将发动机从发动机舱中分离,但是由于较为严重的碰撞溃缩,拆卸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
依旧沿用全框式副车架
22日13时00分
在车辆的前保险杠和水箱拆除之后,发动机的真容已经完全的展示出来,可以看到发动机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损伤,只是由于单侧的碰撞受力,产生了一定的偏移。
全框式的副车架结构与上一代汉兰达基本保持一致,碰撞侧的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弯折,很好的化解了碰撞冲击力。我们也从另一侧的结构中看出,车辆在偏置碰撞中通过焊点或者材料的不同,分散了部分撞击能量和抵御车身的变形。
铝合金吸能盒 效果显著
22日11时40分
汉兰达的前保险杠在工程师的努力下,已经完全的拆卸下来,而至于防撞梁是选择铝材还是钢材,只是针对不同特性之间的取舍,如果只是从成本来说,铝合金的价格肯定更贵一些。
我们再来到没有发生碰撞的这一侧,蜂窝状吸能盒虽然没有压溃诱导槽的设计,这样可以在槽内使得撞击力度更好的被分散。但是其铝合金的设计,碰撞吸能的效果也会更好,增强了前部碰撞时的溃缩能力,进一步保护行人。
车头两侧内部结构相同
22日11时00分
汉兰达的车轮以及车身覆盖件基本拆卸完成,车头部分的内部结构已经完全的裸露出来。可以看到碰撞侧发生了明显的溃缩,铝合金防撞梁包括后边的吸能盒通过变形和溃缩吸收了一部分的撞击力,相比于冲压钢板材质拥有更好的可塑性等力学优势,以及对重量进行了控制。
车辆的水箱部件也发生了内凹,可以看出碰撞时的威力巨大。此外,我们看到发动机两侧的结构保持一致,碰撞侧的翼子板安装梁在撞击中拥有较好的能量吸收。
接下来就是进行防撞梁的拆解,不过由于防撞梁已经发生了变形,不能通过简单的螺栓拆卸,所以只能进行切割处理.......
车门拆卸完成 轻而易举
22日10时30分
汉兰达的车门(包括主驾驶位车门)拆卸还是十分的轻松,并没有遇到哪些困难。而细心的网友发现,在车辆副驾驶侧车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凹陷,这只是碰撞车辆在转运过程中受到的损坏,并不是正面偏置40%碰撞试验所造成的。
主驾驶位车门拆卸后,我们可以看到主驾驶位膝部气囊上有明显的印记,说明碰撞过程中假人的膝部与气囊发生了明显的接触,起到了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膝盖直接撞击内饰板,接着就是轮胎的拆卸。
汉兰达拆解正式开工
22日10时05分
随着风炮声的响起,汉兰达拆解工作正式开始,率先进行拆解的是车辆的四门两盖。首先需要拆掉车门铰链上的固定螺栓和连接螺栓,并在卸下车门之前,保证所有的电线已经拆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拆解工作即将开始
22日9时30分
我们的拍摄天团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工程师团队也在耐心的等待之中,事不宜迟,拆解工作即将开始!
拆解前的最后准备
22日8时30分
此次所要拆解的汉兰达已经来到了拆解场地,拆解工程师正在进行最后的拆解准备,并在接下来的拆解环节中,率先拆卸车辆的四门两盖。
而我们看到经历过正面偏置40%碰撞试验的汉兰达已经面目全非,前防撞梁因为局部受力发生了严重的变形,吸能盒也产生较大的溃缩。
揭秘汉兰达拆解全过程
前段时间,我们在中汽中心C-NCAP试验场的现场,以独家媒体的身份观看了全新一代广汽丰田汉兰达的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也有很多的网友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观看了碰撞试验的全过程。
虽然整个碰撞试验过程已经毫无保留地展示,但是但还是有很多网友在直播过程中提出了各种疑问,比如试验车辆撞成这个样子还安全吗、这车头都快撞没了为啥还说它的保护比较到位等问题。
所以为了弥补当时的遗憾,我们决定斥资把经历过正面偏置40%碰撞试验的汉兰达三号车买了下来,进行一次深入的揭秘拆解。
本文将以倒序方式(最新内容在文章上方)为大家揭秘汉兰达拆解全过程,并在这三天时间里展示拆解过程中的一点一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