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在私域流量领域,个人IP的最佳载体无疑是朋友圈运营。那么,如何通过朋友圈运营打造个人IP呢?这篇文章的作者已经和我们分享了关于朋友圈应该如何运营的内容。让我们来看看。
众所周知,私域流量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不同的流量载体会导致不同的玩法。个人号、朋友圈、社区、微信官方账号、小程序、视频号、直播等。,是私有域流量生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也知道,在网络世界里,连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充足的人脉和有价值的内容输出是我们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生存的法宝。这也是为什么每次说到私域流量运营,社群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社群可以高效的连接更多的人和事。
但现实中,很多人做不好私域流量的根本原因是你过度只关注连接、模式、玩法。如果说在互联网上,当滚滚而来的流量来临时,你没有足够的容器来承载。
所以我们想要在互联网浪潮中生存,光有连接是不够的!应该有足够的容器来装。换句话说,你们的联系应该是很深的。
要达到扩容的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逐渐进入网络世界的时候,努力打造自己的个人IP。
在私域流量领域,个人IP打造的最佳载体无疑是朋友圈运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说说朋友圈应该如何运营。
但是在正式开始聊天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有一个感觉!朋友圈是最适合我们打造IP的载体。但IP并不完全等同于现金。或许大部分人打造个人IP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变现,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IP本身并不能产生收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只是一个被人们记住和认可的标签。给IP加点东西实现。比如IP+社区,IP+出版,IP+产品等等。
所以有了这个基本的认知,我们再来看朋友圈营销。你就知道为什么商品也在朋友圈卖了。有的人一个月能挣几万,有的人每天发几十个好友却不起半点涟漪。抛开文案、包装、打法策略等各种琐碎细节,本质上,两者的路径完全不同。
一种纯粹是把朋友圈当成超市里的货架,不断地上架商品,祈祷有人下单。
另一方面,通过朋友圈运营成功打造个人IP后,利用IP+产品/服务实现赋能,最终完成转化。
所以我们在经营朋友圈的时候,不要急于推广产品,追求变现。而是先利用朋友圈的优势,打造自己的个人IP。只有IP成功了,我们才会去寻找知识付费、产品和服务等IP能够赋能的东西,去实现变现。
既然说的是如何利用朋友圈打造个人IP,那么就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人物设定的问题。不过我个人认为IP并不完全等于个人IP,只能说个人IP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
让我们从独立的个人立场来看。当你和一个陌生人产生联系的时候,他对你的整个认知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了解、认知、信任、跟随。
人类的作用主要是方便这个陌生人去认识我们,逐渐过渡到认知的过程。
但是,如果你想让他进一步信任我们,他甚至可以关注我们(或者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从一个普通粉丝变成一个铁杆粉丝)。无论你如何包装你的角色,这个过程都有点小巫见大巫。这时候就需要靠我们的价值内容输出了!
所以,一个完整的个人IP至少应该包括个人标签和价值内容输出两部分。
一、人设标签标签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其实也没什么难懂的!关键是如何塑造一个有标签的好人。我觉得至少要从功能、情感、视觉三个维度来思考:
1.功能
首先,从功能上确定你的人性定位。
那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能为别人解决什么问题!比如以前的海外代购微信业务,就是一个中介,功能是卖货,帮助想买国外产品的人购买产品。这是一个从功能属性中脱颖而出的个性化设计。
比如很多数码产品测试博主,经常会把两款类似的产品拆开,从价格、外观、各种功能等角度进行分析,帮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这也是人类包装中的功能属性!
当然,随着市场的发展,在功能属性的维度上定义人工包装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粗暴。需要更多的细分,比如作为知识付费领域的运营顾问,以前人的职能是解决用户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这样只会让人觉得不专业,需要进一步细分,比如私域流量运营、用户增长、活动运营等等。
换句话说,在你能为别人解决什么问题的基础上,你需要增加一些场景。这样的人只能在功能上做,不容易被别人取代。
2.情绪
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二个维度是人设定情绪的问题。这里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来谈:
首先从“你”的角度来说。
简单来说,就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态度。比如你的定位是一个励志的创业者,那么你平时在朋友圈分享的内容就应该以自律、勤奋、思考等为主。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美妆博主,如果你平时分享的内容穿的不好看,甚至有点懒散邋遢,那么你就和你的个人设计相悖了。
另一个角度是从用户的角度。
这里当然需要思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想激发用户什么样的情感需求。
我们每个人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引起内心共鸣的人。所以,无论是高冷风、man秀场式还是文艺范,每个有个性的IP人物都希望自己超级有魅力。那么,在创建这种个性化的人物角色时,就要从用户的情感需求出发,改变或唤起用户的情感需求,利用人物角色来诱发用户的精神共鸣。
一旦用户在人物IP中获得了这种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认同,你和用户的关系就会更加紧密。
这也是我个人认为人的性格的设定其实没那么重要的原因。因为无论你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都只是一个表象。本质上就是通过这种个性的呈现,让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所以,当你知道你要激发用户什么样的情绪时,你自然就会知道你的人物角色应该以什么样的个性出现。
3.视力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人的视野问题。就是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我个人认为,关于人体设计的视觉问题,是整个人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综艺节目叫《七霸说》。在某个节目中,李生调侃道,“辩手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总会有一个环节叫‘价值’。为什么?因为不管前面一段有多有说服力,多搞笑,最感人的还是最后有价值的部分。
人的眼光的存在,其实就是给你设定一个价值。如果说前两个维度都是在创建人物角色的过程中,方便用户理解、认可甚至信任我们。如果你想让用户关注我们,你需要看看我们有什么样的眼光。
这是我个人认为在塑造人体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的三个部分。当然,关于个人标签,我个人倾向于通过个人特征标签进行提取和包装。而不是生硬的套用,加上一些虚假的东西。毕竟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现在的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当然要适当利用比如文案进行包装!
说完了人的标签化三大要素,就涉及到具体的落地部分了。就朋友圈的运营而言,其实指的是头像、背景图、用户名、自我介绍(包括身份、分领域等。).每当用户关注你的时候,他们对你的初步了解基本都来源于此,也是让你在用户心目中留下第一印象的关键。我想我不需要赘言这个重要性。
那你为什么不一上来就说这些?因为这些东西毕竟是你的人的标签的具体表征,底层的支撑才是人的定位的核心。换句话说,无论是头像、背景图、用户名、自我介绍,都是围绕着你的基本人类立场。就连我们后面要讲的价值内容的输出,其实也是基于这个理论和行为准则的!
二、用户名和头像的选择具体内容怎么获取?其实我想很多人大概都知道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比如用户名,一般叫做+职业/身份/兴趣标签,这样的组合形式!当然,如果你有想要打造的IP,也可以直接申请。关键是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比如头像的选择,一般是遵循真实和活力,不要选择太死板或者太网络名人类型的图片,包括不要使用一些动画或者表情符号。因为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机器人。
其实关于头像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因为微信生态环境的改变,我们可以选择的头像类型并不局限于真实的照片,比如我选择了一个动画头像。
虽然不可否认,在知识付费领域,真实照片肯定比漫画图片好,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在这个领域。可能会有一些朋友因为某些原因不习惯用自己的真实照片,你也不用纠结。
具体选择上,只要符合你的行业和人的定位,都是可以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你的头像还能给人留下记忆点,那就更好了。
1.封面设计
关于封面的这部分,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忽略。其实我个人觉得这部分比头像更重要。毕竟我们翻开一个人的封面,这部分占据的面积最大,最醒目。我们可以在这里通过文字描述输出我们的内容包括身份、价值观、愿景等等。
大概就是IP打造的第一部分标签的定位,差不多就是上面的内容了。
其中用户名、头像、封面设计等内容。主要是让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我们和我们做的事情。
同时激发用户对我们进一步认知的需求!这些内容需要根据我们的人来标注,这是选择和设计的依据!
三、价值内容当用户对我们有所了解后,下一步就是让他们更了解我们。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培养他们对我们的信任,让他们最终成为我们的铁粉。在这个过程中,仅仅依靠人来定标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在我看来,这部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主动输出和交互输出。
主动输出其实就是朋友圈推送的内容,互动输出是指你和用户之间一对一的内容输出或者社区一对多的输出。不要把朋友圈的运营误认为是朋友圈推的东西。要知道,所有的朋友圈、社区、1vs1的聊天窗口都是基于微信生态的。
所以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想通过朋友圈运营实现IP打造,势必要包含社群和个人号的部分。然后,你仔细想想,当一个陌生人通过你的朋友圈被你吸引时,它一定会和你产生互动,这就是你想要的。毕竟只有两个人一对一的沟通,你才能让他信任你,甚至成为你的铁粉。
当然,这里有一个特殊的部分。朋友圈发布以下点赞和评论。这也属于互动部分,但我觉得不是主要价值内容的输出地,更像是关系的破冰。
你有没有经历过把同事、领导或朋友加为好友的场景?但是你不知道怎么和他说话。这时候你可能会选择看看他的朋友圈,赞一下里面的内容。我们过去说的点头之交,演变成了微信体系下的点头之交。当你赞美对方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经过一两次拜访,你就会知道对方的兴趣所在,给你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评论也是如此。
所以朋友圈的互动不适合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输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你在朋友圈的推文就像是老师在教室里上了一堂大课,社群交流是一堂小课,一对一聊天是课后辅导,所以朋友圈下面的互动更像是课后有趣的小互动。
1.交互式输出
这部分,其实没什么好讲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符合我们的人性导向。
其实用户和你交流就能感受到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举个例子,如果你塑造的人物角色是一个励志的人物角色,那么你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就不能太随便。
在交流的内容上,不应该和朋友圈表达的观点有矛盾。剩下的其实涉及到具体的沟通技巧。因为篇幅原因,我就不多展开了。
2.实际产量
1)朋友圈内容模块化运营
主动输出就是朋友圈的内容推送,很多人每天都会纠结不知道发什么!产品内容太多怕被用户抵触,生活内容怕没意义!
其实对于朋友圈的内容运营,可以参考社群运营中栏目运营的方法。就是按照不同的模块输出内容。为了通过朋友圈运营成功打造个人IP,为未来变现做铺垫,我个人认为内容至少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分配一周时间发布不同的内容,比如以下:
当然,不同的行业,以及每个人想要打造的不同个人IP,在内容细分上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添加读书笔记、产品功效展示等等。
四、朋友圈文案策划好内容之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文案的运用了。根据内容的不同,文案也会有所不同。
但我们大致可以把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产品相关、个人思考和观点输出、生活趣闻。文案部分可以简单的分为长文案和短文两种。
比如,比如专业干货、产品推广、思维/观点输出等。,适合长抄;
如用户互动、正能量刺激、生活、趣闻等。适合写短篇小说。
1.产品相关推广文案要点
一般的产品相关文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好奇、激励、解决方案、好处、来电。其中,能有效引起用户好奇心的内核可以包括:渴望改变、尝试某事、渴望解决某个问题。先说这几点,朋友圈文案就够了。
具体文案组合公式比较常见:
2.个人思考和观点输出的文案写作要点
如果和产品相关的内容是和你的专业领域挂钩的,后面要讲的生活和趣闻是体现你的“活着”属性的,那么个人思考和观点输出的部分就是两者兼而有之。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你个人魅力的核心。
在文案的写作上,我个人比较喜欢短篇,一般都是过去的认知加上自己的新思考,或者直接先阐述你的一个价值观,再寻求价值认同!比如可以通过自问自答或者提问来表达。
3.生活趣闻的文案
这种内容,其实对于文案和表达并没有太多的限制。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比如你看到一个与行业相关的有趣故事,这个时候不要只放链接。根据这个新闻,你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个核心点来表达。当然不一定要和产品、专业有关,可以搞笑幽默。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通过朋友圈运营打造个人IP的全部内容!
五、总结个人IP的打造不仅关系到人设定位的问题,还包括你是否有有价值的内容持续输出。
个人IP的打造是我们实现深度连接的最好方式。可以不断扩充流量运营所需的承载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赋能实现变现。
#专栏作家#
派爷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派爷跑(pyyunyin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自称皮爷的独立80后!不定期分享运营干货和行业见解,期待遇见更多有趣的灵魂...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最新评论